中国医药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企业大全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技术项目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药市行情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标 题: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中药检索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中医文化
方叙 
    余不论三焦者,无其事也。在外分头面四肢、周身血管,在内分膈膜上下两段,膈膜以上,心肺咽喉、左右气门,其余之物,皆在膈膜以下。立通窍活血汤,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症;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立膈下逐瘀汤,治肚腹血瘀之症。病有千状万态,不可以余为全书。查证有王肯堂《证治准绳》,查方有周定王朱绣《普济方》,查药有李时珍《本草纲目》。三书可谓医学之渊源。可读可记,有国朝之《医宗金鉴》;理足方效,有吴又可《瘟疫论》,其余名家,虽未见脏腑,而攻发补泻之方,效者不少。余何敢云著书,不过因著《医林改锗》脏腑图记后,将平素所治气虚、血瘀之症,记数条示人以规矩,并非全书。不善读者,以余之书为全书,非余误人,是误余也。
心无血说 
    余友薛文煌,字朗斋,通州人,素知医,道光十年二月,因赴山东,来舍辞行,闲谈言及古人论生血之源,有言心生血、脾统血者,有言脾生血,心统血者,不知宗谁?余曰:皆不可宗。血是精汁入血府所化,心乃是出入气之道路,其中无血。朗斋曰:吾兄所言不实。诸物心皆有血,何独人心无血,余曰:弟指何物心有血?曰:古方有遂心丹治癫狂,用甘遂末。以猪心血和为丸,岂不是猪心有血之凭据?余曰,此古人之错,非心内之血,因刀刺破其心,腔子内血流入于心,看不刺破之心,内并无血。余见多多。试看杀羊者,割其颈项不刺心,心内亦无血。又曰:不刺心,何死之速?余曰:满腔血从刀口流,所以先流者速,继而周身血退还腔子,所以后流者迟,血尽气散,故死之速。如入斗殴破伤,流血过多,气散血亡,渐至抽风,古人立名曰破伤风,用散风药治死受伤者,凶手拟抵,治一个,即是死两个。若明白气散气亡之义,即用黄耆半斤、党参四两,大补其气,救一人岂不是救两人?朗斋点首而别。
气血合脉说 
    脉之形,余以实憎告后人。若违心装神仙,丧灭良评论,必遭天诛。
脑髓说 
    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一段,本不当说,纵然能说,必不能行,欲不说,有许多病,人不知源始,至此又不得不说。不但医书论病,言灵机发放心,即儒家谈道德言性理,亦未有不言灵机在心者,因始创之人,不知心在胸中,所辨何事?不知咽喉两傍,有气管两根,行至肺管前,归并一恨,入心,由心左转出,过肺入脊,名曰卫总管,前通气府、精道,后通脊,上通两肩,中通两肾,下通两腿,此管乃存元气与津液之所,气之出入,由心所过,心乃出入气之道路,何能生灵机、贮记性?灵机记性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骨上行入脑,名曰脑髓。盛脑们者,名曰髓海,其上之骨,名曰天灵盖。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脑气虚,脑缩小,脑气与耳窍之气不接,故耳虚聋;耳窍通脑之道路中,若有阻滞,故耳实聋,两目即脑汁所生,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瞳人白色,是脑汁下注,名曰脑汁入目。鼻通干脑,所闻香臭归于脑,脑受风热,脑汁从鼻流出,涕浊气臭,名曰脑漏。看小儿初生时,脑未全,囱门软,目不灵动,耳不知听,鼻不知闻,舌不言,至周岁,脑渐生,囱门渐长,耳稍知听,目稍有灵动,鼻微知香臭,舌能言一二字。至三四岁,脑髓渐满,囱门长全,耳能听,目有灵动,鼻知香臭,言语成句。所以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李时珍曰:脑为元神之府。金正希曰:人之记性皆在脑中。汪讱庵曰:今人每记忆往事,必闭目上瞪而思索之。脑髓中一时无气,不但无灵机,必死一时,一刻无气,必死一刻。
津门、津管、遮食、总提、珑管、出水道记 
    咽下胃之一物,在禽名曰嗉,在兽名曰肚。在人名曰胃。古人画胃图,上口在胃上,名曰贯门;下口在胃下,名曰幽门,言胃上下两门,不知胃是三门。画胃竖长,不知胃是横长,不但横长,在腹是平铺卧长,上口贲门向脊,下底向腹;下口幽门亦在胃上,偏右胁向脊;幽门之左寸许,另有一门,名曰津门。津门上有一管,名曰津管,是由胃出精汁水液之道路。津管一物,最难查看,因上有总提遮盖。总提俗名胰子,其体长于贲门之右、幽门之左,正盖津门。总提下前连气府,接小肠,后接提大肠,在胃上后连肝,肝连脊。此是膈膜以下,总提连贯胃、肝、大小肠之体质。饮食入胃,食留于胃,精汁水液,先由津门流出,入津管,津管寸许,外分三权。精汁清者,入髓府化髓;精汁浊者,由上权卧则入血府,随血化血;其水液,由下权从肝之中间,穿过入脾。脾中间有一管,体相玲珑,名曰珑管,水液由珑管分流两边,入出水道。出水道形如鱼网,俗名网油。水液由出水道渗出,沁入膀胱,化而为尿。出水道出水一段,体查最难。自嘉庆二年看脏腑时,出水道有满水铃铛者,有无水铃铛者,于理不甚透彻,以后诊病,查看久病寿终之人,临时有多饮水者,有少饮水者,有不饮水者,故后其水仍然在腹。以此与前所看者参考,与出水道出水一节,虽然近理,仍不敢为定准。后以畜较之,遂喂遂杀之畜,网油满水铃铛;三四日不喂之畜,杀之无水铃铛,则知出水道出水无疑。前言饮食入胃,食留干胃,精汁水液,自津门流出。津门即孔如箸大,能向外流精汁水液,稀粥岂不能流出?津门虽孔如箸大,其处胃体甚厚,四围靠挤缩小,所以水能出而食不能出。况胃之内,津门之左一分远,有一疙瘩,形如枣大,名曰遮食,乃挡食放水之物,待糟汁水液流尽,食方腐熟,渐入小肠,化而为粪。小肠何以化食为粪?小肠外有气府,气府抱小肠,小肠外、气府内,乃存元气之所,元气化食。此处与前气府参看。化粪入大肠,自肛门出。此篇记精汁由胃出津门,生精生血;水液由珑管出水道,入膀胱为尿;食由胃入小肠。元气蒸化为粪之原委也。
会厌、左气门、右气门、卫总管、荣总管、气府、血府记 
    欲知脏腑体质,先明出气、入气、与进饮食之道路。古人谓舌根后名曰喉,喉者候也,候气之出入,即肺管上口是也。喉之后名曰咽,咽音咽也,咽饮食人胃,即胃管上口是也。谓咽以纳食,喉以纳气,为千古不易之定论,自灵素至今四千年来,无人知其错而改正音,如咽咽饮食入胃,人所共知。惟喉候气之出入一节、殊欠明白。不知肺两叶大面向背,上有四尖向胸,下有一小片亦向胸,肺管下分为两权,入肺两叶,每权分九中权,每中权分九小权,每小权长数小枝,枝之尽头处,并无孔窍。其形彷佛麒麟菜,肺外皮亦无孔窍,其内所存,皆轻浮白沫,肺下实无透窍,亦无行气之二十四孔。先贤论吸气则肺满,呼气则肺虚。此等错误,不必细辩,人气向里吸,则肚腹满大,非肺满大;气向外呼,则肚腹虚小,非肺虚小。出气、入气、吐痰、吐饮、唾津、流涎,与肺毫无干涉。肺管之后,胃管之前,左右两边凹处,有气管两根,其粗如箸,上口在会厌之下,左曰左气门,右曰右气门,痰饮津涎,由此气管而出。古人误以咳嗽、喘急、哮吼等症,为肺病者,因见其症自胸中来。再者,临症查有外感,用发散而愈;有燥痰,用清凉而愈;有积热,用攻下而愈;有气虚,用补中而愈;有阴亏,用滋阴而愈;有瘀血,用逐瘀而愈。扬扬得意,立言著书,以为肺病无疑。不知左气门、右气门两管,由肺管两傍,下行至肺管前面半截处,归并一根,如树两权归一本,形粗如箸,下行人心,由心左转出,粗如笔管,从心左后行,由肺管左边过肺入脊前,下行至尾骨,名曰卫总管,俗名腰管。自腰以下,向腹长两管。粗如箸,上一管通气府,俗名鸡冠油,如倒握鸡冠花之状。气府乃抱小肠之物,小肠在气府是横长,小肠外、气府内,乃存元气之所。元气即火,火即元气,此火乃人生命之源。食由胃入小肠,全仗元气蒸化,元气足则食易化,元气虚则食难化。此记向腹之上一管。下一管,大约是通男子之精道、女子之子宫。独此一管,细心查看,未能查验的确,所以疑似。以俟后之业医者,倘遇机会,细心查看再补。卫总管,对背心两边有两管,粗如箸,向两肩长,对腰有两管,通连两肾,腰下有两管,通两胯。腰上对脊正中,有十一支管连脊。此管皆行气,行津液。气足火旺,将津液煎稠,稠者名曰痰;气虚火衰,不能煎熬津液,津液必稀,稀者名曰饮。痰饮在管,总以管中之气上攻,上行过心。由肺管前气管中,出左右气门。痰饮津涎,本气管中物,古人何以误为肺中物?因不知肺管前有气管相连而长,止知痰饮津涎自胸中来,便疑为肺中物,总是未亲见脏腑之故。手握足步。头转身摇,用行舍藏,全凭此气。人气向里吸。则气府满,气府满,则肚腹大;气向外呼,则气府虚,气府虚,则肚腹小。卫总管,行气之府,其中无血。若血归气府,血必随气而出,上行则吐血、岖血,下行则溺血,便血。卫总管之前,相连而长,粗如箸,名曰荣总管,即血管,盛血,与卫总管长短相等,其内之血由血府灌溉。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加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精汁详胃津门条下。前所言会厌,即舌后之白片,乃遮盖左右气门、喉门之物也。
亲见改正脏腑图 
    余将亲见诸脏腑显隐之形,绘于其后。计四十二件。
医林改错脏腑记叙 
    古人曰:既不能为良相,愿为良医。以良医易而良相难。余曰:不然。治国良相,世代皆有;著书良医,无一全人。其所以无全人者,因前人创著医书,脏腑错误;后人遵行立论,病本先失,病本既失,纵有绣虎雕龙之笔,裁云补月之能,病情与脏腑,绝不相符,此医道无全人之由来也。
《医林改错》 
   
《医林改错》序 
    王清任(1768-1831),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人,世居玉田县鸭鸿桥。曾做过武库生,后至北京行医,是嘉庆至道光年间的名医。
 
共有1689条记录,169页,显示1501--1510 <<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 糖酒招商网 - Toocle.com - China Medical Device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