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企业大全 医药站点 产品供求 医药搜索 医药研发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中医学习  难病诊治  针灸大全  中药图谱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药膳食疗  治未病  中医药词典  中药堂
难病诊治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造血系统
心血管系统  外科
皮 肤 科   妇科
儿  科   五官科
新陈代谢及内分泌系统
结缔组织及免疫性难病
神经及精神系统难病


肿瘤防治
脑 癌 | 鼻咽癌 | 上颌窦 舌 癌 | 唇 癌 | 喉 癌
口咽癌 | 甲状腺肿瘤
食管癌 | 支气管肺癌
胃 癌 | 胰腺癌
原发性肝癌 | 大肠癌
乳腺癌 | 宫颈癌 | 卵巢癌 绒毛膜癌与恶性葡萄胎
肾 癌 | 膀胱癌 | 阴茎癌
前列腺癌 | 睾丸癌
白血病 | 恶性淋巴瘤
皮肤癌 | 恶性黑色素瘤

   
张镜人 论文
  医药网 > 中医药频道 > 名医风采 > 张镜人
 

标题:变应性亚败血症的辨证论治探讨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4年3期9页

摘要:妇科临床常用方药很多,现举笔者临床运用较为得心应手、体会较多的几个中医名方介绍如下。

    一、龙胆泻肝汤:该方出自宋代《和剂局方》,为清泄肝胆实火的代表方剂。中医认为,肝经所过之处如乳头、少腹、外阴都与女子的月经、生育等密切相关,而女子由于生理等原因,往往易动七情而伤肝,肝气为病,多肝郁化火,因而临床本方用之较多。如笔者常用本方治疗外阴搔痒症效果显著。曾治1例39岁患者周×,工人,门诊号88531。主诉外阴搔痒已有两年,曾查到滴虫1次,经西医多种治疗无效。来我院门诊就诊时妇科检查未见异常,根据阴痒经久,心烦懊(忄农),舌苔中部及根部黄腻,脉左尺浮大右尺细数,辨证为肝胆湿热,拟清化肝胆湿热,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龙胆草、木通各2.4g  大生地、滑石、地骨皮各12g  黄柏、车前子、泽泻、黄芩、焦山栀各9g  鲜芦根、生甘草各3g  外洗方:川椒12g  蛇床子15g  枯矾9g  地骨皮3g。上方服药7帖配合外洗,阴痒明显减轻,后改为龙胆泻肝丸收功。 

    本方也可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闭经病例,该病不少患者除了闭经、不孕外,常伴心烦、易激动、多毛、面部痤疮、形体壮实等肝旺实证,从中医来看卵巢所处部位也正是肝经所过之处,故对此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常可获满意疗效。如曾治1例患者,翟××,24岁,未婚,工人,闭经专科号40。两年前从楼上跌下开始月经失调,3+个月1次,伴乳头、少腹胀痛、右胁下痛。妇科检查乳头旁有毛,FSH<6.6muu/24h尿,阴道涂片示低雌激素影响。气腹造影:子宫4.5×5×6cm3,左卵巢3×4m2,右卵巢3×4.5m2,均大于子宫的1/4,提示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初诊时,根据闭经用补肾滋阴加活血调经法,治疗5个月产后效果不显,月经2~3天/1~3个月,量少,基础体温单相,阴道脱落细胞以中层为主。以后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辨证改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共治10个月,经行6次,量中,基础体温出现双相4次,阴道涂片出现周期性变化。后结婚怀孕。

    龙胆泻肝汤方性味苦寒,久用应防败胃,但如肝火未清用之无妨。主要还应根据辨证及患者用药后而定,如患者用药后觉胃中不适而肝火又未清,可加用理中汤同服。

    二、当归补血汤:为南宋太医陈素庵所撰方,治经少3月一行,脉微而涩,阳气虚阴血少,妇人得之艰于子息者。方用当归36g  炙黄芪30g  生姜、大枣各少许,该方气血双补,药味少而药量大,药力专,加姜枣使补而不碍胃。我院为了方便病家服用,把原方剂型改为颗粒,取名“归芪冲剂”,用于治疗月经过多及病后、术后体虚等证(阴虚有热者不用)。据临床使用观察,虽然对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恢复较慢,但对其精神体力恢复较快,深受病家欢迎。此外,在本方基础上我们加补养肝肾的仙灵脾、菟丝子各15g,定名为“归芪调经汤”,临床用之于一般虚性闭经,月经后期量少,效果亦佳,曾用本方治疗虚性闭经31例,26例有效,有效率83.9%,有的月经恢复正常,有的月经增多出现排卵而有子。

    三、十全大补汤:本方为补气养血的八珍汤加黄芪、肉桂而成。黄芪益气,现代药理证实有提高机体免疫抗病能力的作用。妙在肉桂一味,温肾阳,暧命门之火,能促发和提高机体内生的生发之机,与补气血之八珍汤配合相得益彰。《内经》云:“少火生气,壮火食气”。肉桂总属大辛大热之品,用量宜小不宜大,量大则适得其反。本方用于治疗久病体虚,月经过多,崩漏日久,气虚血少阳衰之症,效果甚好。肉桂用量3g,入煎后下。如曾治1例患者,顾××,35岁,工人,未婚。末次月经1986年11月11日,5天净,量中。当年12月20日开始阴道出血淋漓下止,至1987年2月6日开始量多如冲,块多,腹不痛,于2月9日来我院初诊。肛查子宫正常大小。据当时辨证中药用益气凉血固经法,药后2月16日二诊,出血依然量多,改用益气凉血、祛瘀固经法。以上两次就诊,除用中药外,均加用西药催产素和对羧基苄胺静脉注射,效果不著。2月19日三诊,见患者面色虚浮无华,头晕乏力,脉细数,舌淡胖,红细胞276万,血红蛋白8.4g,血小板10万。辨证属气虚不摄,改用益气温经摄血法,方用十全大补汤加减:黄芪15g 肉桂、炮姜各3g  党参、白术、白芍、阿胶、黄芩各9g。3日后复诊得知药后出血已少,原方加熟附片9g,2日后血止。此后仍以十全大补汤调理善后而愈。

标题:慢性胃炎脉象初探----附100例分析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1984年4期171页

摘要:本文根据581例中期妊娠天花粉蛋白引产的资料,对影响引产时间和副反应等有关因素,采用逐步回归法借助于微电脑作了变量分析。结果:引产时间与年龄、孕月呈正相关,与出血量、血红蛋白、给药途径呈负相关,与剂量、胎次、副反应无相关;出血量与胎次、孕月用药剂量、血红蛋白呈正相关,与引产时间呈负相关。用药后最高体温与用药后心率、皮疹呈正相关,与红细胞数、给药途经呈负相关。对皮疹、血压、心率也作了相关分析。对它们的相互关系结合临床作了初步探讨。

标题:张镜人医案二则

出处:云南中医杂志  1984年5期40页

摘要:更年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主要是由于性腺功能衰退引起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改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有烘热汗出、心烦易怒、口干、失眠、心悸心慌等。对此,我们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法则,运用清心平肝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并进行了性激素、尿儿茶酚胺及植物神经功能等测定,以探讨药物作用的机制,现总结如下。

    治疗方法

    1.清心平肝汤基本药物组成:黄连3g  麦冬9g  白芍9g  白薇9g  丹参9g  龙骨15g  枣仁9g

    2.分组:分三组进行观察。汤药组:72例,服用清心平肝汤(本组病人就诊时,上方尚未做成片剂,故用汤药);药片组:71例,服一号片(为清心平肝汤组成的片剂);对照组71例,服二号片(为淀粉片)。后两组采用随机分组、双盲对照,即其中单数者为药片组,双数者为对照组。

    3.服药方法与疗程:汤药每日1帖,煎服2次:药片(一号片和二号片)每日3次,每次6片吞服。连续服药1个月为一疗程。本文患者服药疗程从1周到4个月不等,平均1.5月。

    临床疗效统计

    本组214例,随访到160例,其中有16例服药不到一个疗程,不列入统计范围。对144例的随访结果表明,汤药组疗效最佳,药片组次之(其药物含量以一日量计算为汤药的1/2),对照组较差。汤药组及药片组分别与对照组疗效相比,经统计学检验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汤药组与药片组的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

    各组随访疗效:

    汤药组共46例,显效20例,有效18例,好转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3%;药片组共61例,显效20例,有效19例,好转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3%;对照组共37例,显效7例,有效5例,好转6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48.6%。

    讨论

    更年期综合征属心身医学范畴,其发病不但有生理因素,而且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临床许多病人常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症状就会频繁发作,而且有部分病人在其开始发病时常有家庭、生活或工作等因素引起情志不快紧张等诱因。祖国医学认为,心主神明,肝主情志,心肝两脏在调节精神情志中起着主要作用。心属火,肝属木,火木之性皆易升发,汗为心液,心火内灼、迫液外泄,肝火上炎,故烘热汗出,且以上半身为主。心悸心慌、心烦易怒、失眠均为心肝火旺,扰乱神明所致。因此,导致烘热汗出、心烦易怒、心悸心慌、失眠的病因病理是心肝火旺。针对这一病机及根据中医辨证,我们从心肝论治,以清心平肝为法,临床取得了显著疗效。

    从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年龄看,处于肾气虚衰的阶段,故其发病与肾虚有关。且心肝肾三脏互相关联,关系密切。心肾水火既济,肝肾乙癸同源。因此心肝火旺与肾虚有关系,我们不治肾而从心肝论治,并非舍本逐末。因为肾虚虽是本,但这是生理现象,自然规律不可逆转,只能推迟;心肝火旺虽为标,但为病理现象。因此,病本虽在肾虚,但治疗并不一定在肾,而应重在心肝,调整机体阴阳,使其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平衡。清心平肝法旨意亦在此。 

    36名患者治疗前后血清FSH、LH、E2、T含量测定结果发现,随着临床症状的消失或好转,血清FSH、LH及E2水平均无明显改变,唯有T在治疗后较前明显降低。这提示,血清FSH、LH升高、E2降低是卵巢功能衰退的一个标志,但与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及症状的出现、消失似乎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当然,这并不否定它是引起发病的生理基础。

    睾酮(T)的变化给了我们一个有意义的提示:作为雌性激素,精神科医生用它来治疗忧郁症,这说明其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睾酮升高是否引起中枢兴奋过度,而使大脑功能紊乱,引起烘热、汗出、烦燥等一系列的症状,清心平肝法的作用机理之一是否是降低了T水平,这些均有待进一步探讨。

    24小时尿儿茶酚胺的含量反映了外周肾上腺能神经原的兴奋状态,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时,其外周儿茶酚胺深度增加。一般认为,更年期综合征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本文说明,以烘热、汗出为主症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共24小时尿儿茶酚胺含量与更年期健康人比有增高的倾向。6例患者经治疗后,随着临床证状的改善。其中4例尿中儿茶酚胺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提示清心平肝能改善外周交感神经功能活动。10例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者治疗恢复正常也支持了这一点。

标题:112例慢性胃炎的证治探讨

出处:新中医  1984年2期1页

摘要:崩漏虽为病名,实指症状而言,即泛指一切不正常的子宫出血。“崩”指经来量多势急如之崩;“漏”指经来淋漓不断、绵延日久、量少势缓如屋檐漏水。

    崩与漏二者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都为血不守经,不过是程度上有轻重缓急之异。然二者又常互为因果,能互相转化,往往代表着同一个病的不同阶段。血崩不止,肾气不固,气血损耗,久而成漏。漏下不止,病势日进,又可忽视大下成崩。所以说崩者漏之甚,漏者崩之渐,这种情况临床上常可见到。《济生方》中提到:“崩漏之疾,本乎一症,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把二者联系起来看,实际上有的漏下甚于崩中。因为崩中易引起患者及医生的注意,故多及时处理;而漏下易为人之所忽视,待日久病重,治已晚矣。总之崩与漏都是属于不正常的胞宫出血,应引起重视和积极治疗。

    崩漏的临床辨证主要有气虚、血热、血瘀三大类。分气虚不摄、气虚下陷、气滞血瘀、气郁化火、阴虚阳亢、肝不藏血、脾不统血等型。究其因则七情内伤、劳累过度、产育过多以致劳伤气血、脏腑虚损、冲任亏虚、气不摄血、火逼血行、瘀阻血不归经而致崩漏。

    治法上对于崩症宜摄。血脱者益气,补气以摄血,当重用参芪30~60g,必要时1日服2贴。但切忌在一方中用量过大,因不能全溶于水中,造成药物浪费而与治病无益。若见气血两虚、阳衰之症,宜温补气血、回阳固脱,用参附龙牡、附桂八味、十全大补之类常能收效。对于漏症,若出现热象则用清法。我习用奇效四物汤而血止。该方为胶艾四物汤加黄芩,妙在黄芩一味清其血中之热。此外,魏玉璜治六旬老妇经行或壮年淋漓下止,投归脾汤而无效者之方可用。大熟地30g  熟地炭30g  枸杞子15g  炒白芍15g  炒枣仁15g  酒炒黄连0.9g。此方对顽固性久治不愈之经漏常获较好效果,方中黄连苦寒坚阴,合白芍而戊已,两调肝脾,药量虽小但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经调见瘀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以达到止血目的;若见虚症,则用补固之法,十全大补汤出入。即久漏宜通、宜清、宜固,根据辨证采用不同治法。此外在治疗崩漏时常需加用一些调气药治其血,如香附为妇科要药,有理气解郁之功,对有气滞、气郁症者是一良药。但气药性动,总属行血之品。量重则行血破血之力胜,我常用醋炒香附或香附炭4.5~6g,醋炒或炒成炭能缓香附行血之力而取其调肝之功。

崩漏症治本上目前一般都着重在肾,但切忌一切归之于肾。总之治疗上还得辨证用药,虚则补之,实者行之,寒者湿之,热者凉之,不要固执一方一药善终始。

标题:肾病综合征证治

出处:中医杂志  1984年9期4页

摘要:用化瘀通腑的内异Ⅰ号丸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76例,总有效率为80.26%。治疗前后分别作实验室检验,结果血液流变学包括全血比粘度(低切比)、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血浆比粘度有显著改变(p<0.05),血清lgA、lgG、lgM、C3均有显著下降(p<0.001),OKT8升高,OKT4/OKT8下降(p<0.001),经期血浆PGF9②下降(p<0.001)。提示化瘀通腑法和它的代表方内异1号丸具有改变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和降低经期血浆前列腺素浓度的作用,从而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

标题:MX-3型脉象仪测定左室收缩时间间期及其对气虚辨证的意义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1984年6期26页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为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地影响妇女的健康。祖国医学中无此病名,根据内异症的症状和体征应属中医的痛经、症瘕、不孕范畴。内异症的本质属中医的血瘀症,且其病变所处部位主要在盆腔范围,属中医的下焦。因之立化瘀通腑法进行治疗,并作治疗前后观察对比,现报告如下: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给予内异Ⅱ号丸(生大黄、鳖甲、桃仁霜等组成)口服,每日7g,分2次服,3个月为1疗程。服丸药同时结合辨证加用扶正祛邪方药。例如对体质偏虚者平时加服十全大补汤、当归补血汤(素庵医要方)之类。有热加服红藤、败酱草、蒲公英等;痛甚加用五灵脂、乳香、没药、延胡索、川楝子;经期加服桃红四物汤加肉桂、吴茱萸或少腹逐瘀汤出入等。

    治疗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48例,经治疗3个月,对痛经、性交痛、肛门坠痛、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结节等有效率均很高,不孕患者妊娠率亦达26.67%。治疗后患者经期血浆PGF2a、PGE2水平显著下降,6-酮-PGF1a显著升高,B-EP、HYP水平显著升高。

    讨论

    内异症属中医血瘀证范畴。异位的子宫内膜受性激素影响,出现周期性的出血,中医称之为离经之血(即瘀血)。由于反复出血刺激引起局部组织的充血、水肿、炎症、粘连、结缔组织增生以及结节和包块的形成,影响局部气血运行和腑气的通畅。临床上则出现痛经、盆腔痛、性交痛、肛门胀痛、大便不畅、腰酸腹痛等症。根据辨证,本病属里属实属瘀,且病变部位在下焦,故立化瘀通腑法。

    内异Ⅱ号丸由生大黄、桃仁霜、鳖甲等组成,主药为大黄。大黄生用有化瘀通腑的作用,《神农本草经》谓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桃仁亦为化瘀常用药物,常与大黄同用。鳖甲乃厥阴肝经血分之药。根据现代药理研究,鳖甲有抑制结缔组织增生,提高血浆蛋白、消肿块的作用。诸药相配共奏化瘀软坚消症通腑之功,瘀去腑通,气血流畅,病症亦消。做成丸便于服用,治疗效果亦较满意,以内异症的主症痛经为例,有效率达89.36%。本丸服后除大便多行以及个别感冒中不适以外,无其他副作用。对胃不适可加服香砂六君子丸。

    内异症的临床主症为痛经,中医辨证本病的本质属血瘀,瘀阻不通则痛。西医认为痛经与前列腺素水平异常有关,因此,在应用内异Ⅱ号丸治疗同时我们检测了患者经期血浆中的前列腺素,并作了治疗前后以及与正常妇女的对比。通过对比示内异症患者经期血浆中PGF2a与PGE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妇女,治疗后PGF2a与PGE2均显著下降,且与临床痛经症状的改善情况相符合,说明痛经与PGF2a、PGE2升高有关,内异Ⅱ号丸有降低PGF2a与PGE2的作用。

    内异症患者经期血浆TXB2、6-酮-PGF1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妇女,6-酮-PGF1a/TXB2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妇女。TXB2与6-酮-PGF1a为TXA2与PGL2的代谢产物,在正常情况下两者保持着一定的平衡。内异症患者由于TXA2、PGL2水平升高,比例失调而致子宫及血管舒缩平衡失调,子宫强烈收缩引起子宫缺血、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瘀加重而引起痛经。治疗后6-酮-PGF1a水平显著升高,6-酮-PGF1a/TXB2比值升高,临床上痛经症状减轻,说明内异Ⅱ号丸能提高6-酮-PGF1a水平,改善6-酮-PGF1a与TXB2的比例关系,使子宫及血管的舒缩功能趋于协调,痛经得到缓解消失。

    关于β-内腓肽与内异症关系,根据1987~1991年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尚无这方面报道。β-内腓肽为鸦片肽类神经递质,与痛觉密切相关。本文通过经期血浆β-内腓肽测定示,内异症患者β-内腓肽含量低于正常妇女,中重度痛经者B-内腓肽含量低于轻度痛经者但无统计意义。治疗后β-内腓肽水平显著升高,可能提示β-内腓肽与镇痛有密切关系。内异Ⅱ号丸能改善痛经,除了与部分前列腺素有关外,β-内腓肽也参加了这一作用。

     内异症中常见盆腔组织粘连,纤维组织增生,结节形成。内异Ⅱ号丸中含有桃仁霜,根据王玉润教授报道[6],桃仁霜能够促进胶原蛋白的代谢,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羟脯氨酸(HYP)为胶原蛋白的代谢产物,因而测定血浆中羟脯氨酸含量可反映胶原蛋白的代谢情况。通过检测非经期血浆中羟脯氨酸含量,发现内异症患者血浆中羟脯氨酸水平高于正常妇女,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羟脯氨酸水平显著升高,说明内异Ⅱ号丸可能有促进胶原蛋白代谢,抗纤维化的作用,有利于内异症患者盆腔粘连的松解消除、结节的缩小、体征的改善。

标题:65例贫血患者中医辨证和脉象的关系探讨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1985年2期1~4页

摘要:检测正常妇女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期血浆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及其动物模型下丘脑、垂体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结果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低于正常妇女,可能是痛经的原因之一,内异Ⅱ号缓解痛经的作用,有部分可能是通过提高外周血及下丘脑*-内啡肽水平;子宫内膜异位动物模型下丘脑、垂体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不同。

标题:张镜人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5年9期9页

摘要:应用更年舒治疗更年期综合征234例。药物组有效率85.8%,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对部分患者作治疗前后血浆ACTH,血清TSH、ET3、ET4、FSH、LH、E2、Te与β-ET含量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ACTH、ET3、ET4含量明显下降(p<0.05)。动物实验示更年舒能明显降低去势大鼠下丘脑中NE、DA、5-HT含量及血清ET3的含量。提示:本病发病机理在于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整体性的失调,尤以下丘脑植物神经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为主。更年舒通过降低下丘脑中NE等神经递质含量,血浆ACTH含量,血清ET3、ET4的含量,起到多方面的整体性调整作用而获效。 

标题:心律失常和脉诊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1986年2期38~41页

摘要:近代许多著名妇科专家,多以逍遥散为基础方加减化裁治疗肝郁不孕。据临床观察,不孕症中肝气郁滞型占60%以上,而基础体温显示黄体不健和输卵管碘油造影显示不通或通而欠畅者以肝郁气滞型占多数。

    现代医学关于心理因素影响不孕的机制,近来通过神经内分泌的研究,发现长期忧虑、抑郁或恐惧可能对脑内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产生影响,从而阻碍促性激素的释放,影响性腺激素的分泌,抑制卵巢排卵而产生闭经。此外,也可引起子宫或输卵管的痉挛性收缩,宫颈粘液分泌异常而造成不孕。

    最近有研究报道,提出中医“肝”与前列腺素E、F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在女性PGF2a/PGE的比值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可从经前的比值32下降至经后的0.6。临床上常见女性有周期性烦躁不安的现象,其规律也是经前严重,经后可自行缓解,这种典型的肝气不舒征象在肝郁型不孕症妇女中尤为明显。由此,我们联想到肝郁气滞型不孕症也许与前列腺素E、F的比值有一定的关系。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见到一些妇女盼子愈心切,对不受孕过分焦虑,则愈不会受孕,但当领养一个孩子后,精神放松,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往往能恢复正常功能,而很快怀孕了。曾遇一谢姓患者,结婚9年未孕,多方医治无效,在心灰意懒的情形下,领养一女,不料半年后妊娠,只得人工流产终止妊娠。此外,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孕妇女的性格多半是依赖性大,好焦虑,易紧张,有的还表现某种神经质癔病样的行为。

    不孕本身是一种压力,长期不孕又加重患者精神负担,形成恶性循环,给家庭、个人带来痛苦和灾难。不孕妇女大多数有一个显著表现就是情志不畅,肝郁气滞,由于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有形或无形压力和影响,这类妇女多精神紧张,情绪低落,悲观失望,时间愈久,抑郁愈深,严重者影响工作和生活,出现无排卵型月经失调。

     由此可知,调情志,适心性,是治疗不孕症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临床必须向病人晓以利害,解除其思想顾虑,调适其家庭环境,真正做到医患配合,首先要取信于病家,然而要做到这些难度是很大的。正如著名妇科专家韩百灵所言:“肝郁不孕症,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也是最难医的疾病”。临床仅恃药物,忽略情志调摄,往往事倍而功半,甚至无济于事。故心情酣畅,对受孕也是一个重要条件。所以除药物辨证施治外,适时的思想开导和情志调畅,医患两家均不容忽视。

标题:心律失常和脉诊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1986年3期44~46页

摘要:中医诊病治病的指导理论、辨证论治与理法方药,内科与妇科基本相同,所不同者在于妇女有经带胎产的特点,因之在诊治女病人时,不论何科,切不要忽视这一点,否则易出误差,甚至闹出笑话。某大医院内科曾收治一恶心呕吐女病人,为查病因甚作X线肠胃检查,未发现异常,后请妇科医师会诊,一问病史即知为早孕反应,所以遇到妇女病人时,问一下经产史既简单又必要。

    1.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辨证是中医的诊病方法,根据辨证以定治法,即辨证论治。中医重在辨证,西医主在辨病,各有优点但又各有不足。“治病易,识病难,识病易,明理难”,治病重在识病、明理、才能用药对症,其中识病即指辨证与辨病而言。两者结合起来能更确切地认识疾病有助于定治法。辨证是在旧时代科学不发达时代从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套诊病方法,在当今科学日新月异时代应予以深化提高,不应停留在原有的一套望问闻切,而应结合现代科学仪器方法手段,使四诊从宏观到微观更具体更确切更深入地认识疾病,以发展原有的四诊。最简单举例,如通过血压测量以明确眩晕是由高血压还是低血压所引起,又如对内热患者,通过体温测量以知道是真的体温上升或仅是病人的感觉而已等。

    2.妇科检查

    妇科病说不清,有难言之隐。所以临诊时只凭病人自我介绍是不够的,而需作深入观察检查,以防误诊漏诊。例如,月经病需了解期、量、色、质。但不少病人就是说不清。所以必要时得看一下月经的量、色和质。作为新一代妇科医师应学会作妇科检查,对辨证辨病以及治疗均有很大帮助。

    3.妇科辨证与论治

    八纲辨证中,阴阳为总纲。妇科表证少见。里证为主。辨证主要为虚实寒热四纲。虚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实有气滞血瘀、痰湿、症瘕、肿瘤、炎性包块,多见的是虚实夹杂证。例如妇科常见的子宫肌瘤,从肌瘤讲是属实,但从病人整体讲常表现为虚证。由于肌瘤常伴随月经过多引起贫血,出现血虚、气血虚证,所以治疗上就得扶正祛邪或祛邪(手术)扶正。

    五脏论治主在心脾肾,其中尤以肝为重点,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先天指主要,但不排除其他,因为五脏相互生g。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治血症重在此三脏同时勿忘气血关系。例如奇效四物汤(胶艾四物汤加黄芩)治子宫出血病很有效,该方奇在黄芩清心火清血热。我常加黄芪以益气摄血,效更佳。脾为后天之本,男女一样。妇女因有月经产育,失血耗气,多见虚症,体虚加重病变。病之恢复,主在调理治脾。如病后、产后、大出血后、手术后等都需调理。

    我对青春期月经不调患者,着重平时调理培补气血。这些女孩子来诊时常显示虚弱状态,如面色如华、神疲乏力、语声低微、纳食欠佳等症,有的病人经来恶心、呕吐,有一病人每次经来出现一过性昏厥,经调理脾胃,培补气血,全身情况好转,月经亦随之而恢复正常。且无副作用。对这类病人,西药性激素应尽量避免为好。调理常用方药有香砂六君、归脾汤、当归补血汤、十全大补汤等。

    香砂六君汤,其中四君补气健脾,砂仁暖胃醒胃止呕,木香入大肠经调气,我习用藿香代木香或同用,藿香芳香化湿醒胃与砂仁同用,止呕效佳,对手术后病人很适宜,手术后病人常出现胃胀纳呆湿阻气滞苔腻之症,可随症加减。

    归脾汤为补益心脾方。心主血,脾统血,又有补血安神作用,对月经不调、睡眠不佳、调整月经周期都有效。

    当归补血汤,方剂学中作为补血代表方,笔者认为应以宋.陈素庵的当归补血汤为准。《素庵医要.调经门》:“经水三月一来名居经……其脉微而涩,微者阳气虚,涩者阴血少,妇人得之,艰于子息,主服当归补血汤”。方用“当归(去尾)一两二钱,炙黄芪一两,生姜三片,大枣五枚”。今临床用之当归补血汤源出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暑伤胃气论》,治肌困劳役引起的“肌热燥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方用“黄芪一两,当归二钱”,重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佐以少量当归益气和营,其被用于“证似白虎”之内伤发热,为甘温除热法之一种,名为补血,实乃补气,所以作为补血代表方有误。

    十全大补汤,据文献报道有提高免疫力,为四君四物加黄芪、肉桂,其中关键在肉桂,用量要少,少火生气,阳生阴长,如春天的温煦万物生长,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恢复功能,起到画龙点晴作用,但常被忽略,认为肉桂大辛大热,畏如鸩毒,而以十全大补去肉桂实为大误。

    关于肾,《内经》有详细的描绘,介绍了女子一生的生长发育成长衰老的生理过程。但这并不等于治妇女病就是以肾为主。近几十年来,有关肾的报道较多,无形中形成了妇女病治肾为主,肾即内分泌性激素,有的模仿西医制订补肾为主的中药人工周期方药,其实中、西药有很大不同,例如注射黄体酮能行经,用补肾中药就不可能这样。中药的应用主要还是根据中医辨证用药。例如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认为月经不调用补肾法,我发现不少这类病人形体壮实,面部痤疮,多毛,脾气急躁,根据辨证属实属热,属肝旺,采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基础体温从单相转为双相获效。再则对更年期综合征治疗,翻阅文献报道,大多从肾论治,主要是根据《内经》“七七肾气衰,天癸竭”,但这是指生理现象,每一妇女都要经历。根据该病主症轰热汗出,心烦易躁,心悸失眠辨证,应属心肝火旺,属热、属阳、属病理、而肾气衰则为生理自然规律,因之用清心平肝法治疗获效,包括男性病人,同样有效。为了更能说明问题,避免一般补肾方所用药物实为肝肾同治,我专选入肝经心经药物治疗获效。

    女子以肝为先天,言治妇女病应重在治肝,以有别于男子。女子以肝为先天的观点,实来自金元刘河间。刘河间提出:“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以厥阴论治。天癸既竭乃属太阴经也”。把女子的一生根据其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划分为三个阶段以便于临诊证治时有所侧重。其中以天癸(这里指月经而言)之有无(至、竭)作为分界线。天癸至前属童幼青春前期阶段,即生长发育的初阶段,重在治肾。天癸竭指月经终止,生育机能消失,进入老年期,以颐养天年为主,重在调理脾胃。天癸至,至天癸竭这一年龄阶段为青壮中年阶段,在生理上出现经带胎产,心理上开始成长成熟,生活上工作学习,接触社会,七情六淫所致的妇女疾病大多数发生在此阶段。这样的划分有它的科学性,对临床诊治上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再观《内经》以来诸家学说,对治疗妇女病重在治肝治血有别于对男子的治肾治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不足重在补肾,后天失调重在治脾,这是总的含义,男女一样,此言其同。男精女血,精本乎肾,血归乎肝,治精在肾,治血在肝,男女不同,此言其异。临诊所见,多数妇女病辨证属肝之为病,用治肝法获效。治肝常用的方药有:逍遥散、丹栀逍遥散、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四逆散、金铃子散等,起到疏肝理气止痛清泄肝火的作用。

标题:脉诊的演变及其与当今脉诊研究的联系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1986年5期42页

标题:脉诊和中医辨证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1986年6期41~42页

标题:静脉连续注射四逆散水醇沉液对实验动物心脏的毒性观察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1986年7期40~41页

标题:脉象的多因素分析方法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1986年10期42~44页

标题:脉诊研究的若干方法学问题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1986年11期38~41页

标题:105例外感热病(表证)患者的脉图分析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1986年7期323~324页

标题:老年患者的脉象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出处: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6年2期84页

标题:气虚患者心血管植物神经系功能的变化

出处: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6年7期351~352页

标题:雷诺氏现象的中医辨证及其与心功能血液动力学的关系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6年6期43页

标题: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体会

出处:中国医药学报  1987年6期36~38页

标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

出处: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7年3期143页

标题:调气活血法治疗萎缩性胃炎52例疗效观察

出处:中医杂志  1987年8期38~30页

标题:中医脉学的现代研究

出处: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1987年8~10页

标题:脉搏波的线化理论用于中医脉象的研究

出处: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1987年550页

标题:张镜人用经方治验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1987年7期291页

标题:张镜人治疗顽疾重症验案三则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7年5期8~9页

标题:《伤寒论》脉学初探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8年12期35~36页

标题:宁脂的减肥降脂疗效观察

出处: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8年8期484页

摘要:宁脂由白术、陈皮、半夏、丹参等药组成,制成片剂和口服液。片剂日服3次,每次8片;口服液每次10毫升,日服2次,疗程2-~个月,服药期间,停服其他降脂、减肥药物,饮食照旧。结果;90例中,减肥显效25例(27.8%),有效40例(44.4%),无变化16例(17.7%),无效9例(10.0%)。平均体重下降1.71公斤与治疗前后比P<0.01。90例高脂血症各项血脂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血液流变性观察,通过44例患者治疗前后观察,其中全血粘度及还原粘度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副作用不大。

标题:血府逐瘀汤治验

出处:光明中医  1988年6期2~3页

标题:张镜人运用膏方的经验

出处:中医杂志   1988年7期26~28页

标题:“灯笼病”治验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1989年7期30~32页

标题:张镜人治疗脂膜炎的经验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1989年3期5~6页

摘要:本病类似于中医的“恶核”、“皮中结核”、“皮痹”。1.热毒壅盛脉络(急性炎症期):结节初起,红肿,有触痛,伴高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药用连翘、银花藤、黄芩、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白英、黄柏、萆xie、生地、丹皮、生米仁、赤小豆。2.痰核阻滞脉络(巨噬细胞期):结节趋向转硬,红肿,触痛不明显,可伴发热,苔腻,脉弦滑带数,药用生牡蛎、象贝母、海藻、夏枯草、制半夏、茯苓、远志、炒桑枝、丝瓜络。3.瘀血凝结脉络(纤维化期):结节僵硬,无触痛,多数无发热,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脉细弦或涩。药用赤芍、桃仁、红花、当归、丹参、三棱、莪术、土鳖虫、制香附、延胡索、王不留行、丝瓜络;高热加寒水石或石膏、知母,红肿甚加蒲公英、半枝莲,蚤休,两下肢肿胀加茯苓皮、车前子、泽泻、牛膝。

标题:胸痹

出处:中国乡村医生  1989年3期19~21页

标题:脉搏波的线化理论用于慢性肾炎患者脉象的研究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1990年7期32~35页

摘要:本研究发现:本病患者的脉象分为细弦、弦滑、滑脉、细脉等四大类,与文献记载基本相符。细弦脉的M值显著大于滑脉(P<0.05),细弦脉和弦滑脉者的H1N值均大于滑脉(P<0.05)。年龄增大对H1和N值的影响可能较高血压的影响大。肾性高血压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值均显著大于无高血压组(P<0.05),具H1和N值亦大于无高血压组。

标题:蛋白宁冲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蛋白30例临床报告

出处:北京中医  1990年2期19~20页

摘要:本品含生黄芪、山药、石苇、大蓟根、米仁根等。每包20g±50%的干燥颗粒。1包/日,2次口服,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一、二个疗程后,完全缓解15例,基本缓解8例,+++9例,++15例,+3例,治疗后阴性13例,微量2例,+9例,++4例,+++2例。

标题:张镜人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1992年3期100页

标题:“萎胃安冲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13例疗效分析

出处: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993年1期16~18页

标题:张镜人教授的治学经验

出处:江苏中医  1993年4期147~149页

标题:电子计算机自动诊断中医脉象106例分析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1993年11期13~14页

标题:中西医结合研治病毒性心肌炎近况述评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1993年5期44~47页

标题:张镜人诊治慢性胃炎电脑专家系统的医理设计---附130例临床经验证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3年3期8~10页

标题:张镜人药对口诀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1993年1期13页

标题:脉象图诊断动脉硬化的判别分析和临床应用(-)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1994年7期337~339页

摘要:本文抽取动脉硬化患者病史217份,对照组后取无动脉硬化病史200份,对所测录的脉象图及有关指标15项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组的弦脉脉图多于对照组,其脉图指标M、H1、N和H2值均大于对照组,而H5则小于对照组(P<0.0001)。结果提示,脉象图及其指标可用作动脉硬化的诊断依据。

标题:张镜人论慢性肾小球疾病从脾胃治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4年1期38~39页

标题:仲景血证治法初探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4年4期4~6页

摘要:1.出血证的治疗有:发表止血法用麻黄汤;清热止血法用泻心汤、赤小豆当归散、白头翁汤;养血止血法用胶艾汤;温脾止血法用黄土汤、柏叶汤;化瘀止血法用桂枝茯苓丸、王不留行散;固涩止血法用桃花汤。2.瘀血证的治疗有:行气化瘀法用旋覆花汤;破血下瘀法用桃仁承气汤、抵当汤、大黄硝石汤、下瘀血汤、土瓜根散;温经化瘀法用温经汤;清热化瘀法用大黄牡丹汤、升麻鳖甲汤;逐水祛瘀法用大黄甘遂汤;补虚化瘀法用大黄蛰zhe虫丸、黄芪桂枝五物汤;化瘀消症法用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行血驱风法用红兰花酒。

标题:张镜人治宿疾验案三则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4年4期18~19页

标题:益气养阴扶正治本  活血清热祛邪治标  张镜人复方四参饮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4年6期1~3页

标题:张镜人教授论脉诊

出处:山西中医  1994年3期46~48页

标题:脉象图诊断动脉硬化的判别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1994年11期484~486页

标题:通脉冲剂治疗雷诺氏征40例临床观察

出处:北京中医  1994年5期16~17页

标题:6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5年5期26~27页

标题:脉象图频域指标判别分析及其应用

出处:山西中医  1995年5期45~46页

摘要:应用低次谐波的幅值和初相角对弦脉、滑脉脉象图进行判别分析,结果两种脉图组内回代的正确率为80.78~81.94%,组外回代的正确率为87.76~87.88%。

标题: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中医诊断及治疗

出处: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995年9期25~26页

标题:张镜人教授重视脾胃的经验

出处: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5年2期20~21页

标题:正常人脉象动脉硬化概率分析

出处: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年6期335~337页

标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浆cAMP、cGMP水平的变化

出处: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995年2期68~69页

摘要:对87例经中医辨证为“脾胃气虚”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测定血浆环核苷酸(cAMP)及环磷酸鸟苷(cGMP),结果发现cAMP显著低于正常值(P<0.01)而cGMP呈正常低值(P>0.05)。30例CAG患者经用具有健脾益气,疏调气机的“萎胃安冲剂”治疗后,在脾胃气虚症状改善的同时,cAMP及cGMP均见明显增加,且具显著差异(P分别<0.01及<0.05)。由此可见血浆cAMP及cGMP与脾胃气虚关系密切。

标题:重脾胃生理契机治胃炎独具匠心

出处: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995年4期226-228页

摘要:名医世家传人张镜人老中医在诊治慢性胃炎疾病方面独具匠心,他的“治胃炎应疏肝、平调脾胃升降,生活调摄是堵截胃炎的关键、浅表性胃炎治以调肝清热,萎缩性胃炎治以调气活血经验,值得临床借鉴。

标题:脉象图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的典型相关分析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1995年9期393~395页

摘要:本文利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一个因素集团和另一个因素集团之间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研究了129例受试者的脉搏波谐波幅值M-1|~M-8|和初相角P-1|P-8|与时域指(MH-5|、N、H-1|、H-2|脉图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谐波幅值与初相角之间的关系。上述3组因素集团的第一典型相关系数(0.6787~0.9977)均有显著意义(P<0.0001),提示脉搏波频域指标----谐波幅值与初相角作为判别脉象和动脉硬化、外周阻力的指标,是有生物力学和生物学基础的。OR:RF:2

标题:正常人脉象图频域指标分析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1995年10期435~436页

摘要:本文对159名正常成人脉图的谐波幅值和初相角进行统计分析。对每例脉图应用频域分析软件包计算其八次谐波的幅值M-1~8|和初相角P-1~8|,统计结果如下:谐波幅值M-1~4|,M-7|,M-8|与实足年龄呈显著相关(P<0.02~0.0001),谐波初相角P-1|、P-6|、P-8|、P-3|、P-4|、P-5|均与年龄呈显著相关(P<0.05~0.0001)。切脉和脉图呈弦象者随年龄增大而增多,与脉图频域指标谐波幅值与初相角的变化趋势相一致。结果提示,脉象图频域分析有助于确定中医脉象和脉搏波的老化程度。

标题:张镜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经验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1996年6期242页

标题:擅治热病和脾胃病的医家张镜人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6年7期1~2页

标题:张镜人临证用药经验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6年4期4~6页

摘要:慢性浅表性胃炎证属肝胃失调,气滞热郁,用慢胃平方:柴胡、苏梗(各)6g  黄芩、杭白芍、香附(各)9g  炙甘草3g  白花蛇舌草30g  徐长卿15g  香谷芽12g  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属脾胃不和、气虚血瘀,用萎胃安方:太子参、炒白术、丹参、赤芍、白芍、炒黄芩(各)9g  柴胡6g、炙甘草3g、徐长卿15g、白花蛇舌草(各)30g。均随症加减,日1剂水煎服。附验案1则。

标题:张镜人论《补中益气汤》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1996年9期389~390页

标题:张镜人教授辨析补中益气汤

出处: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996年3期168-170页

标题:治胃之要,衡平概之:张镜人老师临诊用药经验

出处:中国中医急症  1996年6期267~268页

标题:张镜人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经验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7年7期32~33页

标题:张镜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辨治探讨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1997年7期300~301页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简称SLE,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累及多脏器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张镜人认为SLE一病,主要是湿热侵袭导致体内阴阳平衡失调,累及心、脾、肝、肾形成本虚标实。由此首应着眼热、毒、瘀。累及肾者用健脾益肾,清热化湿,累及心脏者以益气温阳,镇心利水,累及肝者用柔肝理气,活血化瘀,累及关节者,用祛风通络,清热和营。   

标题:中药对幽门螺杆菌抑菌作用的体外研究

出处: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997年3期168~169页

摘要:选择名老中医张镜人教授治疗胃炎常用的19味中药及3个复方,运用试纸法进行幽门螺杆菌(HP)的抑菌试验,结果:黄芪、水炙甘草、旋覆花、炙延胡索及Ⅱ号、Ⅲ号复方在一定浓度下对HP有抑菌作用:这不仅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药理依据,也为中医药治疗与HP感染相关的消化道疾病拓宽了思路。

标题:张镜人治疗冠心病的经验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7年12期27~28页

标题:中药对胃癌细胞体外杀伤作用的研究

出处: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997年4期233页

标题:血府逐瘀汤の临床效果

出处:The Kampo VOL 15,NO2,July1997

标题:慢性萎缩性胃炎

出处:The Kampo VOL 15,NO2,July1997

标题:高血压症の弁证と治疗について

出处:The Kampo 1995;13(5):138

标题:慢性关节リゥマチの标准的な思考法と治疗法

出处:The Kampo 1995;13(2):38

标题:《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出处: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年3月第1版,第一次印刷

标题:《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

出处: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年7月第1版,第一次印刷

标题:《临床中医内科学(中医)》

出处:北京出版社  1994年12月

标题:《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学》

出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年12月第一次印刷

标题:《实用中医内科学》

出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年6月第一次印刷

标题:《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

出处: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一版

标题:《中医治疗疑难杂病秘要》

出处:文汇出版社  1994年1月第一版

标题:《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出处:文汇出版社  1989年10月第一版

标题:《实用中医诊断学》

出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年4月第一版

标题:《辞海?中医学科》

出处:1989年版 分科主编

标题:《中华名老中医治疗囊秘张镜人》

出处:文汇出版社  1999年第一版

标题:《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出处: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年第一版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 糖酒招商网 - Toocle.com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