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企业大全 医药站点 产品供求 医药搜索 医药研发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中医学习  难病诊治  针灸大全  中药图谱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药膳食疗  治未病  中医药词典  中药堂
难病诊治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造血系统
心血管系统  外科
皮 肤 科   妇科
儿  科   五官科
新陈代谢及内分泌系统
结缔组织及免疫性难病
神经及精神系统难病


肿瘤防治
脑 癌 | 鼻咽癌 | 上颌窦 舌 癌 | 唇 癌 | 喉 癌
口咽癌 | 甲状腺肿瘤
食管癌 | 支气管肺癌
胃 癌 | 胰腺癌
原发性肝癌 | 大肠癌
乳腺癌 | 宫颈癌 | 卵巢癌 绒毛膜癌与恶性葡萄胎
肾 癌 | 膀胱癌 | 阴茎癌
前列腺癌 | 睾丸癌
白血病 | 恶性淋巴瘤
皮肤癌 | 恶性黑色素瘤

   
朱子云 证治经验
  医药网 > 中医药频道 > 名医风采 > 朱子云
 
一、白喉。
    朱氏喉科治疗白喉,疗效尤为显著,其遣方用药,千锤百炼,炉火纯青。朱氏认为,时疫白喉之病因,为燥火疫气所致,其病在心肺胃及营血之际,故治宜滋阴润肺,清热凉血,忌用苦辛寒凉之剂,如一般风火喉症所常用的黄连、射干、马勃、僵蚕等,皆不宜用于白喉,化痰者不宜用胆星、牛黄、天虫、葶苈子之类,即有表证,亦只可用清表如牛蒡子、象贝等,不宜辛温之剂,使发汗伤津液。痰多使吐虽为喉症急则治表之法,然白喉之痰,乃燥火烁金,引水自救,以致吸聚五液而成痰,吐之可使邪热更炽,若下之,则伤胃脱液,使治病之凉药更不能承受。故吐、汗、下为白喉病所慎用之。治本病在病势方张之时,刻不容缓,常嘱患者一日配二剂至三剂,时时服之。白喉之白腐,不宜去之,去腐虽不至更速其死,然往往可见因欲去其腐未成,反致出血加重其病者,且白腐今日去之,明日可复有。若白腐而无红肿者,不宜用吹药,因吹药之配伍,有脱冰片、犀黄、指甲、硼砂等香燥之药,若有红肿,尚可酌而用之,而无红肿者,殊非所宜。或其以白腐而兼有红肿者,欲施以刀针,以泄其热,然则本病白腐且红肿,刀针施之,肿因血出而暂退,于白腐则无益,非其非只见红肿而无白腐之喉疾。且白喉之红肿有异于其他喉症之红肿,盖水肿居多,红肿者少,是以不宜于刀也。最宜注意者,白喉皮势见减,反见精神不济,胃纳显减,脉有息止者,此乃肺阴受耗,心气不足之危症,极应高度重视,切莫等闲视之,当白喉将愈之际,若觉精神不振,胃纳不佳,心悸怔忡等症,亟宜加以调养,滋其肺阴,养其心气,以免有变,生脉饮,炙甘草汤等,为常用之剂。
    白喉为时疫,传染甚烈,故宜预防为主,常用药物有土牛膝、紫金锭、雄黄。紫金锭内服预防量为1岁内0.15克,5岁内0.3克,9岁内0.6克。外用以锭与金银花露磨浓汁,在洗面后及临睡时,以笔蘸浓汁涂鼻窍中,或用雄黄、银花露调浓汁涂鼻中,治疗白喉,内服一般病症可用清金消白饮,重症可用备急白喉饮,外用白喉吹药。若白腐而有红肿作痛,痰鸣较响,甚则鼻微扇动,此肝胆三焦相火循经上升,太阴与燥火并病,宜兼降少阳相火,清金消白饮加板蓝根、淡黄芩、木通、玄参。病后体虚,宜以养血补阴,可选用黄芪、当归、生地、熟地、玉竹、制首乌、南沙参北沙参、清炙甘草、天冬麦冬、淮山药、茯苓之类,若病后面色萎黄,终日嗜睡无神,脉见结代,此为邪犯心包,心阳受损,可见人参、制附子等,温补心阳。
二、猩红热(烂喉痧)
    朱氏喉科认为,幼儿为纯阳之体,易感受热邪而发为喉患,故喉科医生应熟悉幼儿生理病理,方能胜任。以猩红热为例,三、四十年代,为儿科凶险重症,朱氏喉科治疗猩红热(烂喉痧),其效之显著,闻名于沪上。朱氏认为,烂喉痧之病因是,疫痧之邪性温,为风温之毒,春冬季节,气候反常,当冷不冷,乍寒乍暖,毒邪繁殖于空气之中,呼吸饮食传染又因身体劳倦或伏热内郁,邪热与气血相搏,侵犯肺胃而成其病,治疗宜宣泄透表,清热解毒。其病与白喉虽同为咽喉疾患,但治法则大相径庭,白喉应滋阴润肺,不可发表以伤阴津,烂喉痧为邪热内侵,亟应于邪热尚在气分之际,即与宣泄透表,达邪于外,故辛凉解表法为首选之法,若邪入营分,则酌加凉血清热之品。是痛以皮疗表现为红痧后,乃疫疠外达,热势从表而解,故透表达邪之后,胸闷减轻,壮热下降,验舌能测知病邪所在,若舌苔厚腻是疫疠尚未化火,转黄腻是热毒侵入胃径。若泄泻不止为邪毒内陷,咽喉腐烂是疫毒火盛。治疗宜用烂喉痧方,调理养后用清肺滋水饮,外吹可用玉雪丹。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 糖酒招商网 - Toocle.com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