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企业大全 医药站点 产品供求 医药搜索 医药研发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治未病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快速搜索:
 
  请输入疾病名称、症状或其它关键字
 
难病诊治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造血系统
心 血 管   五 官 科
皮 肤 科   妇  科
儿  科   外  科
新陈代谢及内分泌系统
结缔组织及免疫性难病
神经及精神系统难病


肿瘤防治
脑 癌 | 鼻咽癌 | 口咽癌
舌 癌 | 唇 癌 | 喉 癌
食管癌 | 上颌窦癌
胃 癌 | 胰腺癌 | 大肠癌
甲状腺肿瘤 | 支气管肺癌
原发性肝癌 | 前列腺癌
肾 癌 | 膀胱癌 | 阴茎癌
睾丸癌 | 白血病 | 皮肤癌
骨肿瘤 | 多发性骨髓瘤
乳腺癌 | 宫颈癌 | 卵巢癌
绒毛膜癌与恶性葡萄胎
恶性淋巴瘤 | 恶性黑色素瘤

抗肿瘤中草药

清热解毒类药
活血化瘀类药
除痰软坚类药
扶正补虚类药
以毒攻毒类药
外用及其他类药


抗肿瘤验方

中医验方  藏医方
蒙医方   壮医方
满医方   回医方
傣医方   朝医方
彝医方   傈僳医方
白医方   土家医方
锡伯医方  哈尼医方
维吾尔医方

  清热解毒类药


    清热解毒类药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痈肿及其他较为广泛的药理作用。尤其适用于各种肿瘤的早、中期,表现为热毒蕴积,有口干、便结、尿黄、舌红、脉数等症状者。
    本类药物较多,临床运用较广泛。根据不同的药理作用,其主治症各有侧重。如喜树、白花蛇舌革等常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穿心莲、天花粉等常用于滋养叶细胞肿瘤;三尖杉、青黛等常用于白血病。在这些中药中已分离出有效的抗癌活性成分,如喜树碱、天花粉蛋白、三尖杉酯碱等。本类药除具抗肿瘤和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真菌、细菌、原虫等。)的作用外,它们中的部分还能广泛的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不同方面和环节,如白花蛇舌草、穿心连、苦参等,对机体的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本类药物临床使用上常与活血化瘀药或扶正补虚药配伍,以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扩大适用范围。清热解毒药性多寒凉,且味苦,对脾虚体弱者不宜久用。


青黛(爵床科马蓝属植物马蓝,蓼科蓼属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大青属植物菘蓝的叶或茎,经加工制成的干燥粉末或团块。)

别  名:
    靛、靛花、靛沫、蓝靛。
性味功效:
    味咸,性寒。清热毒,凉血定惊。
临床应用:
    本品适用于多种肿瘤,如白血病、鼻咽癌、肺癌。
    常与金银花、蒲公英、黄连等配伍治疗热毒炽盛的鼻咽癌。
    常与石膏、黄连、山栀、银花、板蓝根等配伍治疗火毒上炎、郁结成核的咽喉肿瘤或放疗、化疗后出现的口腔溃疡等。
    常与鱼腥草、紫菀、黄芩等配伍治疗痰热、郁火壅滞的肺癌。
    常与猪殃殃、羊蹄根、紫草、白花蛇舌草等配伍治疗有发热、贫血、出血、肝脾肿大的白血病。
    用本品提出的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经17个省市314例临床验证,抗癌效果达87.3%。
    此外,青黛常用于火热或血热证,如温病热盛、斑疹、吐血、衄血、咳血、小儿惊痫、疮肿、丹毒、痄思、虫蛇咬伤等。
用法用量:
    青黛内服每次2~4g,每日3次;靛玉红片:每次60~70mg,每日3次;治疗其他疾病,每日1~3g,冲服;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服青黛的部分病人,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腹痛,少数病人还有便血,但减量后便血可自止。靛玉红比青黛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小。

虎杖(蓼科蓼属植物虎杖的根、根状茎或茎、叶入药。)

别  名:
    酸汤杆(西南、西北、中南),阴阳莲(广东、广西),大叶蛇总管(湖北、广东、广西),花斑竹(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山大黄(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斑杖(湖北、云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黄地榆。
性味功效:
    味微苦,性微凉。清热利湿,通便解毒,散瘀活血。
临床应用:
    用于肝、胰等肿瘤。此外还用于治疗关节疼痛、经闭、湿热黄疸、慢性支气管炎、高血脂症,外用治烫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10~15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败酱阜(败酱科败酱属植物黄花龙芽的全草及根茎。)

别  名:
    黄花败酱(北方各省、湖南),野黄花(北方各省、福建),黄花草、山白菜、野芹(北方各省),女郎花、马草(吉林),土龙草、黄花龙芽(江苏),苦猪菜(江西),苦菜(湖南),假苦菜(广西),苦芙、野苦莱、鹿场、黑多芹(福建),野青菜、黄花香、豆渣菜(云南),箭头几(昭乎瑶语),大吊黄(金秀瑶语)。
性味功效:
    味苦辛,性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
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肿瘤,如结肠癌、直肠癌等。常与白花蛇舌草、苦参片、生地榆配伍。
    此外,还常用治疗阑尾炎、痢疾、肠炎、肝炎、眼结膜炎、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
    内服15~30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芦笋(禾木科植物芦苇的嫩苗。)

别  名:
    灌(《尔雅》),芦尖(《要药分剂》)。
性味功效:
    味甘、小苦,性寒。清肺止渴,和利通淋。
临床应用:
    近年来用于治疗肺癌、膀胱癌、霍奇金病、皮肤癌具有良好效果。
    此外,还用于治疗热病口渴、淋病、小便不利等。
用法用量:
    内服15~30g,煎服。
注意事项:

共有40条记录,10页,显示13--16 1 2 3 4 5 6 7 8 9 10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 糖酒招商网 - Toocle.com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