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寻找和探索本病中医用药规律,我们对用药5例以上的27篇报道进行了统计,归纳如下表:
应用频度(例)
|
报道文献(篇)
|
药 物
|
>600
|
16
|
生地。
|
300~599
|
6~10
|
银花、党参、淮山药、连翘、黄芪、丹皮、升麻。
|
100~299
|
6~10
|
茯苓、知母、黄柏、炙甘草、元参、麦冬、当归、黄连、熟地。
|
2~5
|
板蓝根、人中黄、野菊花、木通、蒲公英、砂仨、陈皮、大枣、竹叶。
|
50~99
|
2~5
|
白芍、肉桂、川牛膝、大黄、丹参、生姜、五味子、杞子、茵陈、太子参、北沙参、枇把叶、枳壳、柴胡。
|
从统计表中可知,中医治疗口疮药物,以生地独居首位。生地向为滋阴养血要药,但同时亦具“填骨髓、长肌肉、通血脉”的功效(《本经》)。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生地对某些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适用于一切口疮之证。其次为党参、银花等药。银花专清上焦之火,可解诸热毒疮,其水浸剂对若干皮肤真菌的抑制作用已得到现代药理证实。党参甘温,为健脾补气要药,对于虚证口疮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此乃宗叶天士所倡“甘温除大热”之法则而设。由于口疮成因复杂,临床以虚实夹杂,寒热互见为多,故治疗时常清补并施,通过双向调节以达到治愈口疮之目的。 "> |
应用频度(例)
|
报道文献(篇)
|
药 物
|
>600
|
16
|
生地。
|
300~599
|
6~10
|
银花、党参、淮山药、连翘、黄芪、丹皮、升麻。
|
100~299
|
6~10
|
茯苓、知母、黄柏、炙甘草、元参、麦冬、当归、黄连、熟地。
|
2~5
|
板蓝根、人中黄、野菊花、木通、蒲公英、砂仨、陈皮、大枣、竹叶。
|
50~99
|
2~5
|
白芍、肉桂、川牛膝、大黄、丹参、生姜、五味子、杞子、茵陈、太子参、北沙参、枇把叶、枳壳、柴胡。
|
从统计表中可知,中医治疗口疮药物,以生地独居首位。生地向为滋阴养血要药,但同时亦具“填骨髓、长肌肉、通血脉”的功效(《本经》)。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生地对某些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适用于一切口疮之证。其次为党参、银花等药。银花专清上焦之火,可解诸热毒疮,其水浸剂对若干皮肤真菌的抑制作用已得到现代药理证实。党参甘温,为健脾补气要药,对于虚证口疮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此乃宗叶天士所倡“甘温除大热”之法则而设。由于口疮成因复杂,临床以虚实夹杂,寒热互见为多,故治疗时常清补并施,通过双向调节以达到治愈口疮之目的。 "> 为寻找和探索本病中医用药规律,我们对用药5例以上的27篇报道进行了统计,归纳如下表:
应用频度(例)
|
报道文献(篇)
|
药 物
|
>600
|
16
|
生地。
|
300~599
|
6~10
|
银花、党参、淮山药、连翘、黄芪、丹皮、升麻。
|
100~299
|
6~10
|
茯苓、知母、黄柏、炙甘草、元参、麦冬、当归、黄连、熟地。
|
2~5
|
板蓝根、人中黄、野菊花、木通、蒲公英、砂仨、陈皮、大枣、竹叶。
|
50~99
|
2~5
|
白芍、肉桂、川牛膝、大黄、丹参、生姜、五味子、杞子、茵陈、太子参、北沙参、枇把叶、枳壳、柴胡。
|
从统计表中可知,中医治疗口疮药物,以生地独居首位。生地向为滋阴养血要药,但同时亦具“填骨髓、长肌肉、通血脉”的功效(《本经》)。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生地对某些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适用于一切口疮之证。其次为党参、银花等药。银花专清上焦之火,可解诸热毒疮,其水浸剂对若干皮肤真菌的抑制作用已得到现代药理证实。党参甘温,为健脾补气要药,对于虚证口疮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此乃宗叶天士所倡“甘温除大热”之法则而设。由于口疮成因复杂,临床以虚实夹杂,寒热互见为多,故治疗时常清补并施,通过双向调节以达到治愈口疮之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