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症较为少见,至1980年后,临床报道中始有分型论治的资料。综合诸家之说,太体可划分为以下五型:
1.热毒阻络 低热或身热,疲倦无力,肌肉关节酸痛,头晕目眩,肢体发麻,或见肢凉。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细弦而数或见微弱而细。颈项部或腹部听到粗糙的血管杂音,肢体单侧或双侧血压偏低。本型相当于急性活动期,主动脉的大、中分支是由于感染引起血管壁的变态反应。
2.阴虚内热 头痛眩晕,烦躁心悸,午后潮热,腰腿酸痛,下肢无力发凉,可见间歇性跛行,大便干结,小溲黄少。舌质偏红,苔薄白或微黄,寸口脉细数而弦,趺阳脉细弱或无。检查上肢血压增高,下肢血压偏低,血沉增快。本型也多见于急性活动期,尤其是胸腹主动脉型多见。
3.阳虚寒闭 形寒肢冷,倦怠无力,头目晕眩,记忆力减退,肢麻作凉,或见间歇性跛行,甚则偏瘫,昏迷,纳减,腰膝酸软。舌淡或暗,苔薄白或腻,脉沉细弱或无脉。检查单侧或双侧上肢血压测不出或明显减低,或两臂收缩压持续相差>20mmHg,下肢血压正常或增高或减低。本型多见于慢性炎症中间期,属相对稳定期,病变之主动脉分支已形成狭窄,导致头部和上肢缺血。
4.气血两虚 头昏目花,视力减退,听力下降,心悸气短,上肢无力,发凉发麻,或有疼痛,活动后尤甚,常感疲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伏微弱或无脉。检查上肢血压测不出或明显下降。此型也见于稳定期,常由阳虚寒闭型演化而成,即除有气虚之症外,并见血虚之征侯。 5.脉痹瘀阻 头昏目眩,两目胀痛,胸脘闷痛,伴心悸,气短钹 乏力,肢体麻木刺痛发凉。舌质暗红,舌边或舌面有紫斑,脉细涩或无脉。单侧或双侧血压测不出或明显减低。此型常见于晚期疤痕固定期,血瘀之证甚于气虚之象,甚者可有心肾功能不全或脑血管意外而致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