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痛经 |
痛经系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发生以小腹疼痛,可痛引腰骶,甚则昏厥的一种病证。早在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中即有“经来即腹中痛”的记载。所以,宋.《妇人大全良方》又称经行腹痛。针灸治疗痛经,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女子胞中痛,不以时休止:天枢主之。”。在明清的针灸典籍... |
|
血崩 |
血崩亦称崩中、暴崩,指妇女不在经期而突然阴道大量出血的急性病证。”崩之病名首见于《内经》:“阴虚阳搏谓之崩”。《针灸甲乙经·卷十一》载有针灸治疗之法:“崩中腹上下痛,中郄主之”。并认为中郄、血海等7个穴位可主治本证。唐·《备急千金要方》... |
|
死胎不下 |
死胎不下,又名胎死不下。指儿死于母腹后,不能自行娩出的病证。在《诸病源候论》中底细述颇详。针灸下死胎,古籍中早有记载,如《千金翼方·卷二十六》指出:“子死腹中及难产,皆补胞门”。
本病证相当于现... |
|
产后血晕 |
产后血晕是指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昏厥的病证。在我国首部产科专著唐代的《经效产宝》一书中即有载述。宋金时代即有针灸治疗本病的记载。如南宋《扁鹊心书》中以“灸中脘”治疗本证;金元时期《济生拔萃》中有更为明确的载述;《针经指南》认为,公孙可... |
|
难产 |
难产,又名产难。系指怀孕足月,妊妇临产娩出困难,为各种异常产之总称。本病名始见于肘后方。针灸催产,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卷十二》:“女子字难,若胞不出,昆仑主之”。之后,唐·《千金翼方》、及宋明的不少书籍均有载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