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何首乌 |
补血药物 |
|
【简介】何首乌为寥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服用何首乌能强身延年、治病疗疾,是一味流传很广的进补良药。
【功用】补益精血,润肠通便,解毒,截疟。适用于精血亏虚的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造精,妇女带下,或肠燥便秘,或久疟、瘰疠等。 |
|
 |
地黄 |
补血药物 |
|
【简介】地黄是玄参科植物怀庆地黄或地黄的根茎。因炮制方法的不同,地黄主要分为生地黄、熟地黄两种。前者是将鲜地黄放在火炕上缓缓烘至八成干,变成灰黑色,柔软成团,称于地黄,习称生地;后者是取干地黄同黄酒或水浸泡,...
【功用】生地甘寒,既能养阴生津,又能清热凉血,常用于阴液不足之口干舌燥、烦渴多饮、舌质干红,以及热人营血的发热、烦躁、皮肤斑疹、舌质红线,或血热妄行的各种出血证。熟地甘温味厚,质地柔润,是养血滋阴,补精益髓的... |
|
 |
当归 |
补血药物 |
|
【简介】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的根。是最常用的补血药。
【功用】补血活血,调经,润肠通便。本品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常用于面色萎黄,嘴唇及指甲苍白,头晕眼花,心谎心悸,舌质淡,少血色等血虚证。因长于调经,尤为妇科所重视,凡妇女月经不调、血虚经闭、胎产诸症均可应用,故... |
|
 |
绞股蓝 |
补气药物 |
|
【简介】绞股蓝,是葫芦科植物的根状茎或全草。又名小苦药、五叶参等。
【功用】健脾益气,生津止渴,清热解毒,止咳祛痰。适用于脾胃气虚,气阴两伤所致的胃脘疼痛,形瘦乏力,口渴等;或咳嗽痰多者。现代常用于治疗肿瘤、慢性支气管炎、高脂血症、血小板减少症、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 |
|
 |
甘草 |
补气药物 |
|
【简介】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或根状茎。由于本品味甘甜,故名“甘草”。
【功用】本品炙用,性平偏温滋补,能补脾益气,缓急止痛。常作为其他药物的辅助药品,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气短乏力,消化不良,食少便溏等;生用性凉,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主要用于疮疡肿毒,咽喉痛,或咳嗽,同时还... |
|
 |
白术 |
补气药物 |
|
【简介】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
【功用】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治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慢性腹泻,或脾虚失运,水湿停聚之痰饮、水肿以及气虚多汗,胎动不安等症。 |
|
 |
灵芝 |
补气药物 |
|
【简介】灵芝原植物有紫、赤、青、黄、白、黑之分。现以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草人药。目前多以人工栽培者供药用。由于常服本品能促进脏腑的生理功能,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所以曾有“仙草”的美誉。
【功用】益气补虚,养心安神,止咳平喘。主治心气不足或心脾两虚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神疲体倦,食欲不振;或肺虚久咳气喘及一切虚劳体弱,年老体衰之证。 |
|
 |
黄芪 |
补气药物 |
|
【简介】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和内蒙黄芪的根。本品原名黄耆,李时珍说:“耆者,长也,黄耆色黄,补药之长,故名”。
【功用】本品炙用能补脾肺之气,升提中气(脾气),适用于脾肺气虚,食少便溏,气短乏力,或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内脏下垂(胃、肾、子宫下垂)等症。生用能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适用于气虚自汗,或痈疽不溃或溃破... |
|
 |
太子参 |
补气药物 |
|
【简介】太子参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主产于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因为太子参的根部细小,只有2~6厘米长,所以又称孩儿参、童参。
【功用】补气生津。虽与人参作用相近,可作为人参的代用品,但药力较弱,在各种参类补药中,滋补力量最小,为补气药中的清补之品。主治病后体虚,脾胃气虚,乏力自汗,饮食减少,或热病后期气虚津伤,口渴等症。用作初期引补... |
|
 |
党参 |
补气药物 |
|
【简介】党参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及同属多种植物的根。主产上党郡(今山西长治),故称“党参”。 野生者称野台参,栽培者称潞党参。
【功用】补益中气,生津养血。功能与人参近似,常作为人参的代用品以治气虚证。唯效力较之为弱,是一味缓补药品。主治脾胃气虚,四肢困倦,短气乏力,食欲减少,大便溏软;或肺气不足,短气喘咳,语言无力,咳声低弱,虚汗怕... |
|
 |
西洋参 |
补气药物 |
|
【简介】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主产于美国、加拿大及法国,我国亦有栽培。西洋参为清补保健之名贵佳品,与性温的人参相比,西洋参性寒凉,它刚好弥补了人参性温偏燥的不足,体现了自己的特色。
【功用】本品具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之功。主治阴虚火旺,咳嗽气喘,痰中带血,或气阴两伤,倦怠乏力,口渴欲饮,或津液不足,口干舌燥。 |
|
 |
人参 |
补气药物 |
|
【简介】人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又名神草、棒槌。
【功用】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主治脾气虚弱,少食懒言,大便搪泄,体倦乏力;或肺气不足,虚咳喘促,自汗;或心脾两虚,惊悸,失眠,健忘以及气血津液不足,口干舌燥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