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婴儿腹泻 |
婴儿腹泻是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可因饮食不当和肠道内、外感染引起,气候改变易诱发本病。肠道内感染以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最多见,病毒与真菌也可引起本病发生。好发于夏秋季节,临床除腹泻和呕吐外,常可伴发热、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本病属中医“泄泻”范畴。 |
|
|
消化性溃疡 |
消化性溃疡指胃与十二指肠溃疡,临床上以慢性周期性发作并有节律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常兼有暧气泛酸、恶心呕吐、上腹闷胀、腹泻或便秘等症。小儿各年龄期均可发生,但以婴儿及年长儿较多见,婴儿以急性胃溃疡为多,年长儿以慢性十二指肠溃疡较多。男孩多于女孩。本病属中医“胃痛”、“胃脘痛”范畴。 |
|
|
慢性胃炎 |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病变。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胃体胃炎和胃窦炎,根据形态改变则可分为浅表性、糜烂性、萎缩性、肥厚性胃炎。儿童期慢性胃炎以胃窦炎和浅表性胃炎为主。近年发现幽门螺旋杆菌胃内感染是慢性胃炎主要原因。本病临床上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恶心、呕吐、暖气、纳差等。本病属中医“胃瘅”、“胃脘痛”范畴。 |
|
|
急性球菌性口炎 |
急性球菌性日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临床以口腔粘膜发生大小不等糜烂或溃疡,并伴发热、烦躁、流涎等全身症状为特征。多见于婴幼儿,常发生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本病中医称之为“口糜”。 |
|
|
疱疹性口炎 |
疱疹性日炎由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1~3岁小儿。全年均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有传染性,可在幼托机构中引起小流行。临床以发热,齿龈红肿,舌体、两颊、上颚及齿龈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为特征。本病中医称“口疳”、“口疮”等。 |
|
|
鹅口疮 |
鹅口疮为婴幼儿常见口腔炎,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临床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状如鹅口为特征。多见于新生儿、早产儿、久病体虚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本病中医亦称“鹅口疮”,或称“雪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