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婴儿湿疹 |
婴儿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多发生在出生后1~3月,大都为肥胖婴儿,常在1~2岁即能自愈。其致敏原主要为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等,此外药物、花粉、细菌、病毒、日光等也可导致本病发生。本病中医称“胎(疒佥欠)疮”、“奶癣”等。 |
|
|
传染性脓疱疮 |
传染性脓疱疮为化脓性球菌感染所致的表皮化脓性皮肤病,好发于颜面及四肢,常通过自身传播或相互传染。主要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可以单独感染,也可混合感染。常发生在夏秋季节,以2~7岁儿童为多,在幼托机构及小学中可引起流行。本病中医称“黄水疮”、“天疱疮”等。 |
|
|
荨麻疹 |
荨麻疹是为各种刺激因素所致的以风团为特征的血管反应性皮肤病。临床以隆起性风四块,发病骤然,消退迅速,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和全身皮肤任何部位。儿童期以急性等麻疹为主,慢性荨麻疹发生在成年人。本病中医称“瘾疹”、“风??板”等,俗称“风疹块”。 |
|
|
绦虫病 |
绦虫病是由猪绦虫或牛绦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临床以腹痛,腹泻,食欲异常,神疲乏力及大便排出绦虫节片为主症。好发于有吃生的或未煮熟猪、牛肉习惯的地区。小儿感染率较成人低。 中医称绦虫为“白虫”、“寸白虫”。 |
|
|
钩虫病 |
钩虫病是钩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以成虫寄生于小肠和幼虫在人体内移行所引起的贫血、胃肠功能失调、营养不良、皮炎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影响生长发育。以学龄儿童较多见,虫卵随粪便排入泥土并成为幼虫(丝状蚴),钻入皮肤进入人体致病。本病中医称“黄胖病”、“懒黄病”。 |
|
|
姜片虫病 |
姜片虫病是布氏姜片虫感染所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临床以腹痛,慢性腹泻,消化功能紊乱,营养不良,贫血为主要症状。本病发生与生吃染有姜片虫囊蚴的水红菱、大菱、荸荠等水生植物有关,感染大多发生在采菱季节(7~9月)。年龄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中医称姜片虫为“赤虫”。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