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12月31日讯 一场突如其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将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推上“风口浪尖”,也使人类遭遇了本世纪第一场流感大流行。
从4月疫情暴发开始,世卫组织的一举一动、各国政府的应对措施 ,都处在全球媒体的镁光灯下。对于这场世卫组织指挥协调、世界各国联手参与的流感大流行“阻击战” ,新华社记者亲历其中 ,并与各国同行展开了一场争分夺秒的“新闻报道战”。尤其是对世卫组织三次提高流感警告级别的报道 ,更是紧张激烈 ,插曲迭出,为“报道战”增添了几分戏剧色彩。
慎之又慎的第一次提级
4月24日上午10点,在日内瓦万国宫举行的记者会上,世卫组织发言人法迪拉•查伊卜证实墨西哥和美国暴发了“猪流感” (4月30日后改称甲型H1N1流感),墨西哥报告57例疑似死亡病例,美国在流感患者身上分离出从未发现过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新毒株,它包含了猪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作为世卫组织反击流行病的“作战室”,世卫组织战略卫生行动中心已经启动。
自此,甲型H1N1流感疫情“报道战”随之正式展开,各路记者密切关注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道最新进展。
4月 25日,刚从华盛顿飞回日内瓦的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主持召开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首次会议,随后宣布,已在人际间传播的甲型H1N1新型流感病毒明显存在演变成流行性病毒的可能,并且形势发展“不可预测”。
4月 27日,此次流感大流行“阻击战”中第一个关键时刻到来。本应17点结束的紧急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一直持续到晚上,推迟到 22点举行的电话新闻发布会迟迟没有开始。看来,在提高警告级别问题上,世卫组织的专家慎之又慎。
就在此时,记者接到纽约编辑部的紧急电话,说路透社已就流感警告级别发了一条急稿。啊!记者立刻紧张起来,难道世卫组织早已宣告提级,而一直严防死守的我们竟然不知道?不过,随后记者仔细查看路透社的稿子发现,这篇报道说世卫组织“修改”了各级警告级别的具体含义,但并没有说已经提升警告级别。然而,解释警告级别含义的信息几天前就已见诸世卫组织官方网站,路透社报道说 27日当晚才“修改”显然是错误的。这位路透社记者可能忙于报道疫情发展情况,几天没有登录浏览世卫组织官方网站,才出现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错误。
看来,无论前方记者还是后方编辑,面临这场可谓分秒必争的“报道战”,神经都是高度紧绷的。
终于,听筒里传来了世卫组织大流行性流感特别顾问福田敬二的声音:“根据紧急委员会的建议,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决定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到4级!”1分钟后,新华社播发的快讯让世界知晓“一种新的流感病毒开始在人际间传播,流感大流行的风险在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