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的种类较多,通常以发病缓急分为急性肠炎和慢性肠炎。在急性肠炎水泻期,往往需要禁食,使肠道完全休息,如果脱水过多,则需补液,以补充水和电解质的消耗。待情况改善后,可进食少许清流质,如白粥水、冲藕粉、淡茶水、绿豆大米汤等,暂不强调 饮食营养,以清理肠胃为主。待大便次数减少后,可给全流或低脂肪少渣半流 饮食,如蛋白水、去油肉汤、大米粥、蛋白粥、细挂面、烤馒头片等,尔后加些鱼茸、鸡肉泥等,少用糖类、油脂类及味道浓烈的调味品。病情进一步好转进人恢复期后,可用少渣软饭,以低纤维、细软、少油为主,以减少肠蠕动,可暂时不用蔬菜、水果和粗杂粮,特别是生葱、生蒜,在大便次数及形状恢复之前,不宜用芹菜、韭菜、豆芽菜等,可加些菜汁、菜水,以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应少量多餐进食,每日5~8餐,逐渐提高热能及蛋白质。
在慢性肠炎中,由于病程长,组织消耗大,本应供给营养丰富的膳食,但肠道有病变,消化吸收能力差,补充营养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反使病情恶化,故应根据病情灵活掌握,循序渐进,使患者逐步好转而康复。 饮食原则如下:
1.高热能、高蛋白饮食。以补充长期腹泻等原因导致的营养消耗,饮食能量按每日每千克理想体重40千卡供给,蛋白质每日每千克理想体重1.5克,其中优质蛋白占50%,可逐渐增加摄入量,优质蛋白可选用瘦肉、鱼、鸡、蛋等,限用或少用牛奶、豆浆,以免加重腹泻,并应少量多餐,通过加餐的办法提高热能摄入。
2.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要充足。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可补偿由于腹泻、发热、肠瘘等原因引起的维生素和无机盐丢失,而且也有促进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代谢的作用。可利用各种菜汁、果汁、枣泥等来补充。
3.限制膳食纤维及产气食物。避免高纤维的蔬菜、粗杂粮及易产气的干豆类、生葱、生蒜、辣椒及带刺激性的调料。
4.限制脂肪摄入。克隆病患者脂肪吸收障碍,故每天脂肪应限制在40克以下,烹调宜用蒸、煮、焖、氽等少油制法,禁用油炸、油煎食品,烹调油可用部分中链脂肪酸(MCT)代替,在营养师指导下食用。
5.补足水分。每天应供给1200~1600毫升,若腹泻失水过多者,应辅以补液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