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社会科学院一项调查显示,成人眼中的孩子比十年前有了明显的变化。调查表明,76.4%的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现在的孩子说话办事有明显的过早成人化倾向。其中,15.3%的人对孩子们印象最深的是孩子的思维方式、与成人和小伙伴的沟通方式常与成人非常接近,和家长老师说起话来也是一套一套的。
此项有2179人参与的调查,接受调查的大部分都是30至40岁的家长,他们当中26.3%的人认为孩子们比十年前更“早熟”了。他们觉得有时孩子提出的问题让他们都发蒙,孩子的消费观更让他们咋舌。倒退十年,说孩子“早熟”并非褒奖,而如今你说一个孩子早熟,算是一种肯定。孩子自己会认为,大家公认自己成熟、威信较高,老师也更喜欢成熟、会看大人脸色、“嘛都明白”的孩子。从调查数据看出,公众认为小学、初中阶段是成人化倾向最明显的两个时期。调查中29.4%的人认为,孩子表现得越像个“小大人”,在学校就越能得到表扬和赞赏。现在连 幼儿园的孩子都会利用各种节日跟老师“表示表示”。陈先生直到现在还清楚记得教师节那天下班后去接自己5岁半的女儿萌萌,一进园就看见满目鲜花,而萌萌则撅着小嘴抱怨爸爸没提醒她给老师送花,让她很没“面子”。很多中小学生更是会利用各种节日给老师送礼物、送贺卡,有时甚至连班主任孩子的生日他们也熟记心中。
对于这些“小大人”,81.3%的公众表示不喜欢。人们认为,成人过生日、纪念日等聚会,互赠礼物,甚至靠花钱来公关、铺就人脉等,如今出现在孩子身上,而且有些孩子出手比家长还大方。其实,处于什么年龄段的孩子就应有与之年龄相符的表现,无论是外化还是内化,过早失去孩子应有的天真不是件好事。社会学家郝麦收教授称,对于现今少年 儿童表现出的过早成人化的问题,应该一分为二地客观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生长发育和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视及投资,使现在的孩子较十年前在智力和身体发育上明显提早,他们的审美、语言表达能力、自我意识也都成熟得很早,这样的早熟并非坏事。但同时家长和老师应该注意到,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性格、个性、价值观、人生观等还不成熟,而且普遍缺乏抗挫折能力等,孩子成人化倾向往往让他们更注重表面的东西,易产生拜金、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等行为。如此,会影响孩子身心的 健康发展,形成偏执等不 健康的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