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血管瘤的几种类型?
36天的菁菁长得又白又胖,逗人喜爱。一天上午刚刚洗完澡,菁菁的母亲突然发现她的两眉之间和颈后部皮肤出现了片状紫红色斑。
医生检查后,耐心地告诉妈妈,孩子这两块红斑,是血管瘤.属于鲜红斑痣。
小儿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病,是先天性血管畸型,由残余胚胎血管形成的良性 肿瘤。在临床上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一、鲜红斑痣,又称火焰色痣、毛细血管扩张痣及葡萄酒色痣等。它是因为先天性毛细血管壁薄弱,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扩张所致。一般在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出现,表现为—个或数个境界清楚的淡紫红色、淡紫色和红色的斑块;大小不等,不高出皮肤,压之易褪色,常哭闹、用力或洗澡遇热时颜色加深。好发生于前额、鼻梁、颈后、后枕部头皮和两眉之间等部位。多为单侧,偶可见双侧,有时可累及粘膜。发生于前额、鼻梁、眉间及后枕部的鲜红斑痣,多在2岁前几乎全部可自行消退,不留痕迹,不需要治疗;较大、较广泛的常终身持续存在。其表面粗糙,可呈疣状或结节状。鲜红斑痣虽多可消退,但并不都能自行消退。
二、草莓状血管瘤,又称毛细血管瘤或单纯血管瘤。一般于生后1个月左右出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1—2岁内长到最大限度而逐渐缓慢消退。消退开始时颜色变暗,中央出现大小不等色素减退和淡灰色斑点,逐渐扩大。损害逐渐变薄,变平,最终完全或大部分变成萎缩疤痕。皮肤损害以单发者多见,为圆形、半球形、分叶或不规则形状的、高出皮面的良性斑块。大小不一,可从米粒大小到草莓大小,少数甚至可覆盖一侧或整个肢体。其边界清楚,质地柔软,呈红色、紫红色,压之可退色。如损害广泛,损害的深部或毛细血管瘤底部,有时可合并海绵状血管瘤,这种血管瘤又称混合型血管瘤。
三、海绵状血管瘤。生后或生后不久发生,也有于1岁后才发病的。损害一般较大,缓慢增长,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常常累及 口腔、咽颊粘膜处;呈圆形、扁平或不规则形状,为大小不等的、柔软的、高出皮面的隆起肿物,挤压后可缩小,有弹性。此型血管瘤可发生在内脏,如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也可发生于肌肉间、骨间,为肌间海绵状血管瘤。巨大的海绵状血管瘤还可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及紫癜。此型血管瘤以婴 幼儿常见。年龄越小,出血越频繁,血小板越低,越容易出血。尤其是脑出血、呼吸困难、继发感染等,能危及生命。
四、混合型血管瘤。即两种及两种以上血管瘤同时存在,以其中一种类型表现为主的血管瘤。
宝宝长了血管瘤怎么办?
血管瘤是种常见的良性皮肤 肿瘤,大多在婴 幼儿期发现,因而父母会担心,血管瘤会不会继续长大?有没有什麽方法可以赶快医好?
平常所谓的血管瘤,是对所有血管的异常生长或畸形发育的一种统称,除了皮肤以外,深部组织、肌肉内及内脏如肝脏等,也有可能发生。长在皮肤的血管瘤,若仔细观察可发现实际上有好多种,不但颜色深浅相异,长在皮肤的深度也不同;有的血管瘤持续长大,到一段时间会逐渐消退,有的则自出生后就没有什么改变。
针对不同的血管瘤,须用不同的方法给予治疗,才能达到效果。血管瘤大都以肿瘤的外形来分类,较常见的有三种:
1、颜色鲜红至暗红,由皮肤表面向外生长突起,类似草莓状,特点是有一段时期的增长然后再逐渐消退,称作草莓型血管瘤;
2、淡红色,外表平坦,只长在皮肤浅层的病灶,由于像红葡萄酒洒出染上的斑痕,便称为葡萄酒色斑,它的特点是不会生长,只随身体长大而等比例扩大,也不会消退;
3、生长在皮下组织或深部组织中,由小静脉增生缠绕成窦状(或海绵状)之血管瘤,就称作窦状血管瘤,这类的血管瘤也不会增长或消退。
目前新的分类方法,由于只有草莓型血管瘤会生长,便将其归类为真正的血管肿瘤,后二者因病灶没有生长现象,就归类为血管畸形,血管畸形是胚胎期发生的血管畸形发育,出生时便存在,并不增大,只随人体成长而扩大。
草莓型血管瘤发生的比率在出生时约2%,显然刚出生时并不一定会发现。 女性较 男性多。60%长在头颈部。大都在一个月大时逐渐开始生长,视个人情况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约在半岁至1岁半的时候会完全成长,完全成长后随即开始消退,消退的速度也存在个体差异,大约在5岁到16岁完全消退。
因为这类肿瘤有一段时期会长得很快,父母在焦急的情况下往往会作出错误的决定,导致后遗症的产生,和医师合作及耐心等待是草莓型血管瘤在治疗上最重要的事情。大部分草莓型血管瘤都会自行消失,消退后一般没有痕迹,少数会有皮肤萎缩的现象。除了长在呼吸道、口内、外耳道及眼睛周围等需要尽早治疗外,只需耐心等待,不必给予治疗。一般对于大的肿瘤,局部注射类固醇是最有效的方法。
葡萄酒色斑属于微血管畸形,新生儿的发生率约千分之三。大多于脸部,出生时淡红色,有时颜色不易察觉,随着时间,颜色会逐渐加深至紫色。在成人的病灶其厚度也会增加,逐渐由皮肤表层薄薄一层隆起,并产生小结节。由于不会消退,以前皆以手术切除的方法治疗,通常都会留下许多疤痕。
窦状血管瘤属于静脉畸形,通常呈蓝紫色,皮肤可见隆起,摸起来很软,指压或患部抬高则会变小,病人用力则会变大,其他则无任何不适的症状,也不会生长。小的病灶切除可以根治,大的病灶不易切除则可用局部注射硬化剂,使其纤维化后收缩,达到疗效。
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除了长在脸部在外观上不雅观以外,基本上是对人体无害的。若血管瘤长太快、太大,有坏死或有出血、感染情况,则尽早请教专业医生。治疗大多是为了改善外观。治疗时,必须由专科医师诊断,给予适当处理,才有好的疗效;有一些父母则由于医学知识不足,自作主张,误信密医和偏方,使小孩的颜面血管瘤变成严重的疤痕,令人惋惜。
小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小儿血管瘤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性治疗,不必急治。
大部分血管瘤的早期如鲜红斑痣、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均可动态观察。即每隔3-6个月到 医院由专职医生进行随诊,观察其大小、颜色、厚度的变化,以决定是否可等待自行消退。一般适用于2岁以内的小儿血管瘤。
激光治疗一般适用于鲜红斑痣。
90sr敷贴及P32注射,适用于单纯毛细血管瘤及较小、较薄的海绵状血管瘤。
冷冻,尤其棉棒冷冻治疗血管瘤,以2岁以内单纯毛细血管瘤患儿的疗效最好。
硬化剂注射,适用于较小的海棉状血管瘤。常选用5%鱼肝油酸钠溶液、废宁克通A、德宝松、平阳霉素、醋酸确炎舒松注射剂等。
对于生长快,有毁容之虞、或较大的血管瘤还可以用电化疗法、平阳霉素注射法及早期选择用手术切除治疗。如切除范围过大,可局部用皮肤扩张器或用铜丝结扎阻断交通支的手术方法。
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以口服强的松治疗效佳。
总之,小儿得了血管瘤,不必急、也不必愁,大部分可自愈,或经保守疗法治愈。不会出血不止,也不会恶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