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在上体育课时跌倒了,摔破了腿,他却在一旁幸灾乐祸;吃饭时看到好吃的菜,他伸手将碟子端到自己眼前,根本就不知道让家人一起分享;在路上看到残疾人,他不仅不给予帮助还大声取笑……这里的“他”不是说的某一个孩子,而是一种现象。天津市妇儿 保健中心 心理门诊的一项调查发现,“自我中心”导致很多孩子缺乏爱心,而这已经成为阻碍他们 心理健康发育的拦路石。
现象:自我中心导致爱心缺乏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精神卫生与医学 心理教研室教授李合群主任医师指出,一个心理 健康的孩子至少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能自我调整,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而自我中心的孩子,很难做到这些。
李合群说,自我中心指 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日常处事唯我独尊,很少顾及他人。自我中心本来是 幼儿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进入童年期,随着 儿童认知水平和交际水平的发展,逐步实现脱中心化,并且发展出良好的伙伴关系。但是,由于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结构和教养方式,使得部分 儿童的自我中心一再受到强化而“持之以恒”,成为一种人格发展的缺陷性倾向,并泛化到日常生活学习中,表现出自私和狭隘的弱点。这些孩子不善于换位思考,缺乏同情心,对于生活困难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他们看不起,也不愿帮助;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却会毫不犹豫地支使别人。在他们看来,父母为他付出都是天经地义的,别人为他服务都是应该的。这种孩子只知索取不知道回报,往往受不得一点儿委屈。不能吃亏,只能占便宜;不能谦让,只能抢先。自我中心导致的爱心缺乏,使这些不懂得去关心爱护他人的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常常碰壁。
解析:不会施爱的孩子更脆弱
在麦当劳、肯德基,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在大快朵颐,家长却在一旁看着孩子吃。也许有的家庭并不富裕,家长在满足孩子欲望同时还要从自己身上节省,舍不得自己那一份套餐。而问题是,大吃大喝的孩子心安理得,这样的孩子懂得爱父母吗?
市妇儿 保健中心心理科姚燕滨副主任医师说,自我中心是 幼儿早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在此阶段,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观察世界,往往从“自我”角度来进行行为选择和活动设计,而不考虑他人。因此可以说“自我中心”人人都有,在这一阶段,家长应给予积极诱导。如果自我倾向过于严重或到了5岁,甚至6至7岁,还停滞在自我中心阶段,这就成了问题,这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不充分的结果。这类儿童往往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自己的需求和利益上,对于与他认识不一致的信息,决然不能接受。
造成孩子自我中心的原因很简单:父母从小把他放在中心的位置,他自然就习惯自己是中心了。父母的过分给予是孩子自私的催化剂,给予的太多了,孩子习以为常了,自私的孩子是感觉不到自己自私的。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为了满足个人的利益,他们谁都不顾,包括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姚燕滨说,一些父母忘了这样一个浅显道理:你溺爱你的孩子,但其他人不会溺爱你的孩子,社会更不会溺爱你的孩子。自我中心的孩子习惯了“主宰”别人,往往心理更脆弱,对挫折更敏感,应对挫折的能力更为薄弱,不能及时降解心理压力,以致稍有不顺就难以承受,因而诱发心理问题。在门诊中,不少带孩子前来咨询的家长都谈到孩子自私和脆弱的问题,向心理医生“控诉”孩子在学校稍有不顺就厌学甚至逃学,但能够认识到自己责任的家长却寥寥无几。
建议:培养孩子的爱心最重要
学钢琴、练书法、学外语,很多家长给孩子设计了种种人生目标,却唯独没有爱心教育。
李合群和姚燕滨都认为,培养孩子爱心比其他技能学习更重要。儿童自我中心和爱心缺乏的形成往往与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有关。帮助儿童走出自我中心和爱心缺乏的心理误区,建议父母学习和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
首先,转移家庭注意的焦点。家长对子女的爱与保护要有一个度,只有注重孩子独立平等的人格,才会使他们的身心 健康发展。为了避免孩子的自我中心,家长应有意识地转移家庭注意的焦点,把孩子视为一个与其他家庭成员平等的人而不是特殊照顾对象。这样就会使孩子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也看到别人。
运用移情方法,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孩子走出自我中心,需要父母引导。作为家长,应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和比喻等手段引导孩子认识他人、理解他人、同情他人,促进孩子从“自我”走向“他人”,由自己想到别人。譬如朋友带着孩子来拜访,自己的孩子正在吃苹果,让他拿一个给来玩的孩子吃,但孩子不肯,就对他说,如果你去别的小朋友家玩,人家只顾自己吃东西而不给你吃,你会高兴吗?孩子当然回答不高兴。然后接着就告诉他,对呀,所以我们要给小朋友吃,他才会高兴呀。通过一个比较,孩子就拿出苹果了。
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过度保护、封闭孩子会使孩子失去与他人游戏的机会,也会使孩子失去认识他人价值的机会。在集体活动中,能使孩子品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意义,从而走出自我中心的圈子。家长还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这对克服自我中心和增加孩子“爱的能力”很有帮助。(刘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