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召开的“瑞金百年,心导管25周年”研讨会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沈卫峰对 心脏介入手术的相关现状进行分析称,有明显心绞痛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手术后心绞痛复发病人及大面积心肌缺血的病人,需依据相关检查报告才能进行介入手术,目前本市已对此实施准入制。
随着环境、气候、 饮食结构及生活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的心血管 疾病患者数量正逐年上升,上海、北京等城市更是此类 疾病的高发地区。据统计,心血管 疾病目前已经取代 肿瘤,成为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更严重的是,上海目前的 心脏病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20岁左右的病患已非罕见。另外,4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50%以上是 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这部分人群也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对于复杂的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最大优点是不必开胸,手术时间短,手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和风险小,尤其是药物支架的使用使疗效更加显著。
让人遗憾的是,在个别医疗机构,一些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轻或不适合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也照样被安放支架。介入指征的扩大化成为医学界必须面对的问题。
沈卫峰指出,上海已经通过医保约定的形式,提前对 心脏介入手术实行准入,他们还实施每年两次的抽查,患者如要选择手术,建议到本市有准入资格的30家 医院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