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 > 健康家园 > 健康关爱/关爱儿童

金秋为孩子精神“进补”


www.PharmNet.com.cn  来源: 东方网  日期: 2007-11-12

同仁堂药业
    金秋进补又成热门话题。而且进补的人群已经越来越低龄化。那么进补是不是就是给孩子吃保健品呢?怎样在饮食均衡的基础上做到四季进补呢?怎样在进补身体的同时,也来个精神进补?
 
    冬冬是个小胖子,平时老把肚子塞得满满的。冬冬的妈妈还变着花样买广告上的那个“精”、这个“素”。但不晓得为啥,孩子上课总是昏昏欲睡。直到有位朋友拿着报纸给她看,原来吃得过多,也会影响到儿童智力发育,而保健品滥用对孩子没有什么好处,这才恍然大悟。
 
    营养学家指出:
 
    若孩子长期处于过量饮食状态,就会造成孩子的食欲中枢过分发达,智能中枢神经受到抑制。美国医学家经过多年研究证明:两种特种氨基酸(色氨酸、谷氨酸)、一种微量元素(铁元素)和一种维生素(维生素C),对大脑和智力发育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若在食物中补充这几种物质,会明显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
 
    对于儿童,我们可以选择以下食品:鸡蛋,主要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等,有益于大脑的发育。
 
    核桃,所含脂肪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甘油脂,可供给大脑基质的需要。香蕉,能帮助大脑制造一种化学成分———血清素,促进大脑的功能。苹果,含有丰富的锌,可增强记忆力,促进思维活跃。大葱,含有一种叫“前列腺素A”的成分,使人头脑灵活。
 
    玲玲每天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学习上,临睡前还要躺在床上预习功课。但令人忧心的是,早早近视的她,眼睛度数不断加深,近来眼睛出现干涩、充血、怕光、流泪等症状。眼科大夫说,她不仅要注意科学的用眼方法,还可以多吃些有利于保护视力的食物。
 
    在饮食中增加一些营养眼睛的食物,是保护眼睛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另外,充足的睡眠也是消除眼睛疲劳的最佳方法,不过要注意睡姿,俯卧和侧睡往往会让眼睛出现肿胀现象,恰当的睡姿应该是仰卧位睡觉。
 
    秋天给宝宝吃南瓜
 
    秋天是个吃南瓜的好季节。不信?请瞧瞧以下几个理由:
 
    理由一:应景
 
    源自于古英格兰和爱尔兰的塞尔特民族的万圣节,这项在当时称作Samhain的庆典意谓着收成的结束与冬季的来临。在这一天小朋友们会穿著女巫、精灵等特异的装扮,手上提着南瓜灯笼,挨家挨户地模仿妖怪来索取糖果、糕饼,嘴里还会大喊着:“不给糖就捣蛋(trick or treat)!”
 
    理由二:改善秋燥症状
 
    秋天气候干燥,许多小朋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嘴唇干裂、鼻腔流血及皮肤干燥等症状。现在又是“流感”高发季节,妈妈不免为宝宝的健康担心。专家建议,给孩子增加含有丰富维 A、维生素E的食品,可使儿童增强机体免疫力,对改善秋燥症状大有裨益。南瓜所含的β胡萝卜素,可由人体吸收后转化为维生素 A。另外南瓜含丰富的维生素 E,能帮助各种脑下垂体荷尔蒙的分泌正常,使小朋友生长发育维持正常的健康状态。
 
    理由三:治病
 
    多吃南瓜也可用于儿童蛔虫、绦虫、糖尿病的治疗,并能减少麻疹的患病危险和死亡率。
 
    理由四:补血
 
    清代名医陈修园说:“南瓜为补血之妙品”。常吃南瓜,可使大便通畅,肌肤丰美,尤其对女性,有美容作用。所以,年轻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食用南瓜。 热点推荐:
 
    理由五:帮助断奶
 
    南瓜多用于断奶食物的制作,且含丰富的糖分,较易消化吸收。南瓜是维生素A的主要供给源,营养价值较高。除做成汤、糊外,还可以煮粥、蒸食、熬制、煮饭等。
 
    南瓜吃多吃少都非好事:吃太多,变黄皮宝宝
 
    南瓜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这种β-胡萝卜素广泛地存在于黄叶蔬菜、水果当中,包括像是南瓜、胡萝卜或是莴苣、柑桔等等。 当小朋友吃了太多的南瓜,摄取过量的β-胡萝卜素时,β-胡萝卜素会沉积在表皮的角质层当中,因此像是鼻子、人中、前额、手掌、脚掌、眼睛周围、指甲旁、关节周围,或身体表皮皱折最多的地方,皮肤会转变成柠檬黄般的颜色,让小朋友看起来就像是黄疸一样,这种症状被称为胡萝卜素黄皮症。
 
    胡萝卜素黄皮症和一般肝胆疾病造成的黄疸,在外观上看起来都是全身通黄,一不注意,可能会造成医师误判,您知道这两者要如何区分吗? 这里提供给您一种简单的判断方式:由于胡萝卜素黄皮症是因为β-胡萝卜素升高而形成的,这种黄并不会在巩膜上着色;至于黄疸是因为胆红素升高而形成的黄,这种黄色是会在巩膜上着色。
 
    吃太少,变夜盲宝宝
 
    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驱物,它会转变为维生素A,而维生素A和蛋白质结合可形成视蛋白在视觉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一旦缺乏胡萝卜素会导致夜盲甚至全盲的严重后果,这点在小朋友身上更为明显。南瓜的正确食量:给孩子食用南瓜,每天不要超过一顿主食的量即可。
 
    南瓜食谱,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款专门为小宝宝打造的南瓜食品:
 
    ★南瓜拌饭(适合6-9个月宝宝)
 
    原料:南瓜1片,米50克,白菜叶1片,食盐、食油和高汤各适量。
 
    制作: 南瓜去皮后,取一小片切成碎粒; 白米洗净,加汤泡后,放在电饭煲内,待水沸后,加入南瓜粒、白菜叶煮至米、瓜糜烂,略加油、盐调味即成。
 
    ★南瓜糊(适合7~12个月宝宝食用)
 
    原料:南瓜150克,糖40克,牛奶250毫升,鸡蛋1个。
 
    制法:南瓜蒸熟后,依次加入糖、牛奶、鸡蛋,然后煮熟即可。
 
    ★南瓜黑米粥(适合周岁以上宝宝食用)
 
    原料:南瓜200克,黑米150克,大枣60克。
 
    制作:南瓜洗净去柄,切开,取出种子,切片;黑米、大枣洗净。一起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再用猛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米烂即可。
 
    适当给宝宝吃些滋补食品:
 
    维生素A,是预防眼干、视力衰退、夜盲症的良方,以蔬菜及红枣含量最多。维生素B1,是视神经的营养来源之一,可以多吃些芝麻、大豆、鲜奶、小麦胚芽等食物。枸杞子,可清肝明目,含多种健康眼睛的必需营养。
 
    朱女士支边,生育一男孩。离婚后回沪,她一直独自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为了补偿孩子,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但她的兵兵不爱讲话,与老师、同学格格不入,还总是嫌她唠叨。
 
    心理学家认为:
 
    兵兵从小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里。整天盯着孩子,但不管也不问,没有得到良好家庭教育。兵兵出现自闭、反叛表现,需要母亲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并以自身对生活的乐观、达观态度对他造成影响。
 
    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模范的榜样,要对孩子宽严并济,既不能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熟视无睹,也不能苟求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处和点滴进步,要及时加以表扬。
 
    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放下做家长的架子,蹲下身来与孩子讲话,以减少“威严感”。
 
    让孩子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力。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十分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克制力,培养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及战胜失败、消除恐惧的技能,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打印】 【关闭】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医药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医药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pharmnet@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健康推荐
·保卫人体“化工厂” 专家...
·广东一周新增70例登革热病...
·专家:心脑血管病防治核心...
·关于基孔肯雅热:会人传人...
·中医专家:夏季养生要围绕...
·高温“苦夏”,医学专家“...
·中疾控:基孔肯雅热可防可...
·医生:减肥过程中新发脂肪...
·专家:乳腺癌筛查不是“一...
开心一笑
·
量血压时常做这6件事?...
·
望梅止渴也能够引发肝脏...
·
女人绝经居然有好处 这3...
·
玩拼图、听音乐!11个习...
·
专家:减重手术效果好 ...
·
重视糖尿病前期, 莫让...
·
肝病新药!吉利德口服FX...
·
营养师的“双11”囤食清...
·
得了肾病综合征竟然是脚...
健康测试
 心理年龄测试  精神状态测试
 老人心理健康  紧张状况自测
体形
测试
体重:
公斤
身高:
标准
体重
食物
热量
五谷类,豆类 蔬菜类
水果类 肉类 蛋类 水产类
油脂类 奶类 糕点小吃
饮料类 糖类 茵藻类 全部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造血系统 心血管系统 皮肤科
神经及精神难病 儿科 五官科
新陈代谢及内分泌系统 外科
结缔组织及免疫性难病 妇科

鼻咽癌 慢性咽炎 复发性口疮
白血病 慢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糖尿病 高脂血症 骨质增生症
白癜风 白塞氏病 红斑性狼疮
脑积水 智力低下 脊髓灰质炎
脊髓炎 震颤麻痹 坐骨神经痛
肥胖症 高血压 胃下垂 胃癌
白内障 青光眼 荨麻疹 斑秃
硬皮病 酒渣鼻 银屑病 湿疹
艾滋病 尿崩症 尿石病 遗尿
习惯性流产 乳腺增生病 不孕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 中风
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白细胞减少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精液异常症 阳痿  ……更多
  站内支持: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使用帮助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纺织网 - 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农业网 - 蔬菜网
浙江都市网 - 医疗器械网 - 红娘网 - China Medical Device - 糖酒招商网 - 卫浴网 - Toocle.com - ChinaChemNet - 医药招商 - 医药招商网
© 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