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骨头痛了好几个月,跑了很多 医院,骨科、内科、外科都看过, 中医、西医都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最后你猜怎么着,竟然在 心理科看好了,医生说这是抑郁引起的。之前我走了不少冤枉路,现在就给大家提个醒,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症状很可能是心病造成的。”
昨天,读者老李给 健康热线85052876打来电话,讲述了自己曲折的看病经历。当天,记者来到市一 医院临床 心理科,随机采访了几位病人,发现他们与老李的情况很相似。 心理科医生说,病人从其他科室转诊过来的现象非常普遍。
丈夫去世后她就一直消化不良 “怪病”根源在抑郁
陆女士是一名管理人员,性格开朗好动,工作能力很强。两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后,她就得了一种怪病,吃东西总是消化不良,没有食欲,还经常会肚子痛、便秘,体重也轻了近十公斤。她去过很多 医院,也做了各种检查,都说没有大的器质性病变。消化内科医生说是“神经衰弱”、“更年期”,开了好几种药,吃了也没多大效果。之后她又转看 中医,医生说是“肾虚”、“体亏”,调养了好几个月,仍然没有起色。最后只好转到心理科,这才发现得了抑郁症,抗抑郁治疗了半个月后,消化不良的症状终于有了好转。
像陆女士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市一临床心理科主任谢健说,精神压力、负性情绪对消化系统功能会有不良影响。几乎人人都有过这方面的体验,如情绪不佳时,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因而在临床上,多数有心理障碍的病人,基本上也会有胃痛等消化系统的毛病。
抑郁症有时会戴假面具 病人选错科室易延误病情
45岁的廖阿姨因为肚子痛去医院看病。她先去了消化内科,做了检查后医生认为是妇科方面的病。之后转去妇科,检查后没炎症。廖阿姨想自己原来有胃溃疡,会不会肚子里长东西?又赶去 肿瘤科看,查来查去也没什么问题。她在医院楼上楼下跑了一圈,到底得了什么病也没弄明白,配了一堆药就回家了。
“她的毛病说不定和抑郁症有关。”谢主任说,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玄乎,但实际上不光是肚子痛,很多病症都与情绪异常有关,譬如说胃痛、胀气等消化病症状;心慌、气喘等 心脏病症状;东痛西痛等持续疼痛的症状……而这类病人大多只知道就诊于内科、 中医科,治疗效果也往往不佳。这好比是给抑郁症戴上了假面具,因此这类 疾病又被称为隐匿性抑郁。
既然隐匿,自然就不容易被识别,就连接诊的医生也未必能第一时间判断正确,往往会当做是胃病、血管性头痛治疗。因此,选错科室不仅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还会耽误病情的治疗,对病人身心都是一种折磨。
打破“头痛治头,脚痛治脚” 现代医学提倡“整体医学”概念
“我们以前经常说这个病要这么治,那个病适合吃那个药,这其实是不全面的。每个人、每种病情都不一样,医生给出治疗方法,必须事先考虑到除了身体上的 疾病,病人的心理是否 健康。”谢主任说,很多医生会碰到这种情况,千方百计尽了最大的努力,病人也查不出什么毛病,但就是浑身不舒服。怎么办?“这时候一些有经验的内科、外科医生就会建议病人转去心理科治疗,效果基本上都挺好。”
由此看来,现在的医生看病治人,也要讲究“整体医学”观念。
什么是“整体医学”?简单说来,就是打破之前“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单一治疗方法,强调心身相互联系,用全面的医学观念来看待每一种病症。
“身心兼顾的诊断方式应该在全院推广,不光是我们心理科医生,其他科室的医生也应该了解心理学知识,并把它应用到临床诊治中。”谢主任告诉记者,医院每年都会定期举办医护人员培训课程,让大家了解有些疑难杂症其实是“由心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