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具有全身性和进展性的特点,所以已发生过卒中的患者面临着比一般人群更高的再发血栓性 疾病的风险——11月18日,北京安贞 医院张茁教授等在杭州向媒体通报了一项针对卒中再发的最新研究结果。
“事实上,卒中患者继发心梗的比例比普通人群高2~3倍,再发卒中的比例比普通人群高9倍。”张茁介绍,由赛诺菲-安万特集团支持开展的REACH(降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保持持续 健康)注册登记研究,共纳入44个国家5587个中心的68375例患者,是目前针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最大规模的研究。其1年随访结果表明,每7个脑血管病患者中就有1人发生了主要的缺血性事件(卒中/心梗/心血管死亡/因缺血性事件而入院);多血管床病变(发生多次缺血性事件)的患者再发缺血性事件的风险是单血管床病变(首次发病)患者的2倍。该研究认为,对于有更高发病风险的患者,需要提高其对再发卒中危险的认识,强调卒中后二级预防的重要性。
张茁指出,对于预防卒中再发,除了需要控制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 高血压、 心脏病、房颤、充血性心衰、糖尿病、高血糖症、先前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外,更需要有效、正确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因为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是卒中二级预防的基石。
浙江第二 医院神经内科的宋水江教授则根据一项国际大型二级预防研究——CAPRIE(氯吡格雷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高危和缺血的稳定、治疗和预防)指出,对包括脑血管 疾病在内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患者而言,阿司匹林可使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的风险下降25%。在此基础上,氯吡格雷还可以使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或血管性死亡的综合危险性降低8.7%。对于一些存在更高血管事件再发风险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或以往有过缺血性 疾病史的患者),氯吡格雷的治疗益处有所放大,可以提供更加强化的抗血小板治疗。
专家们还强调,应注意卒中与其他部位血栓性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因为在入组REACH研究的1.9万名有既往卒中或轻微卒中的患者中,40%的人身体其他血管区域(如供应 心脏或腿部的血管)也有病变,这些病变都有共同的危险因素,而一个部位的血管病变,会大大增加其他器官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专家们指出,对于多部位发生血栓性事件的患者,应加强对其危险因素的控制,强化二级预防中的抗血小板治疗。(作者:靖九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