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九贴敷疗法”是 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在三九、三伏进行 穴位敷贴,通过药物对特定 穴位的温热刺激,促进血脉运行,疏通肺络,以达到清宣肺气、健脾益肾、止咳平喘的作用,预防和治疗多种慢性肺系 疾病。“伏九贴敷疗法”有严格的时间限定,不是什么时候贴都行。明天是三九的第一天,想试试这一疗法的千万别错过了。
明天(22日)是冬至,也是冬季数九的第一天。近年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 中医医院开展的“伏九贴敷”疗法,已经成为传统一景———夏天三伏、冬天三九的第一天,贴敷药膏的人在 医院摆开了长蛇阵。据说去年北京就有48家医院开展了这个治疗项目。但是在身体上贴一些膏药就治老慢支?为什么还要对几时贴这样讲究?人们仍有诸多不解。
在今年冬季新一轮贴敷开始之前,记者采访了北医三院中医 针灸科主任聂有智医生,请他为我们打开一个个问号。
■为什么外治疗法能够管呼吸道 疾病?为什么要在三伏、三九才贴?
“伏九贴敷疗法”属于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在三九、三伏进行穴位贴敷。“内病外治”的疗法融合了中医学、时间医学、免疫学等诸多方面,起源于秦汉,创新于现代。以气相应,以味相感,通过药物对特定穴位的温热刺激,促进血脉运行,疏通肺络,以达到清宣肺气、健脾益肾、止咳平喘的作用,预防和治疗多种慢性肺系疾病。
根据中医理论,防治疾病顺应天时变化,“伏九贴敷”的理论根据是“冬病夏治、夏病冬防”、“子午流注、适时开穴”,在中国旧历节气的头伏、中伏、末伏、一九、二九、三九的第一天,采用中药外用穴位贴敷手段的疗法,每3年为一疗程。三伏贴敷是循“春夏养阳,冬病夏治”,而“三九贴敷”则遵“秋冬养阴,夏病冬治”。
农历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此时人之阳气旺盛,腠理开泄,气血趋于体表。此时中药穴位贴敷最易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促使经络畅通、气血调和。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此时以辛温药物贴敷在特定穴位,以益肺理气、健脾温肾、从而宣肺化痰、解痉平喘。贴敷药,主要起的作用是温通,宣散寒气,促进经络打通。例如其中的麻黄有宣散的作用,令寒气出,且达到穴位的气血流通。
贴敷的目的是减轻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所致的咳、痰、喘等症状,并减少疾病的复发。
■在中医理论里怎样看待不同的咳嗽?
西医一般把咳嗽分为:细菌引起的、病毒引起的、支原体引起的,或过敏原引起的,对症治疗。中医一般认为咳嗽是上呼吸道炎症,采取辨症治疗。一般常见的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体虚受寒引起,多为老年人;另一类是本来有胃火、肺火,又着凉的,称为“寒包火”,主要是现代人 饮食失当,吃得太好,如喝酒、火锅吃得多,辣椒、肉类吃得多,夏天吹空调,冬天着冷风,内热外寒,就容易引起呼吸道炎症。
如果急性的上呼吸道炎症没有及时彻底治疗,延至三个月,连续三年,就形成了慢支(慢性支气管炎)。呼吸道免疫弱的人,常会因为着凉、没睡好觉,着急上火,急性发作。
聂医生指出,中医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不仅是呼吸道炎症,胃不好也会呛咳, 心脏不好也会气喘,肝、肾的问题都可能引起咳嗽。这些咳嗽不是感染性、炎症性的咳嗽。
■贴几天?自己能贴吗?是什么人都能贴吗?
一贴是指一天,连贴三天为一个小疗程。聂大夫说,不同的医院选穴略有差异,他们用四片膏药,选四个穴位。选的两个主穴是任脉穴的天突穴(天突穴:胸骨上窝中央)和檀中穴(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前者对气道炎症的疗效突出,后者调节心气,疏通任脉血液。还在背后选了肺经的经络穴肺俞穴和膏肓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