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有一个家喻户晓的“苏老师”。“苏老师”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支由100多名志愿者组成的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团队。
他们有一种身份是相似的,就是来自苏州各行各业的国家二级 心理咨询师,还有一种精神是相通的,就是关注孩子们心灵的 健康成长。
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是“苏老师”们的“家”,在这个“家”里,有无数条联结着“苏老师”和孩子们的纽带:热线 、面询 、短信 、QQ 、网站……所有孩子们感兴趣、能碰触到的沟通交流方式无障碍地为孩子开通。
截止到 26日9点 ,“苏老师”们已接听热线5 217个 ,为1157人次未成年人进行了面询服务 ,举办各类公益讲座49次 ,开展各类心理健康团训活动36次 ,“苏老师”正成为越来越多未成年人的良师益友。
专业过硬 科学规范
2006年5月18日,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揭牌,这是市委市政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而举办的一项重点实事项目,是为全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在这里,“苏老师”群体诞生,而且迅速成长起来。
“苏老师”手册,一件专业的外套。
“了解自己的能力界限和专业职能的界限。”“积极参加指导中心组织的培训、交流等活动,自觉接受督导和考核,切实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这些话摘自《苏老师手册》。这是中心制定的一本“苏老师”的工作规范,一系列严格的制度涵盖了从誓词、工作规范、热线接听规范用语和流程、面询规范、电子档案记录要求、危机干预流程、转介治疗等各个方面,仿佛一套专业的制服,让每位“苏老师”都保持着底蕴和素养。
“苏老师”资格,硬气的职业内核。
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志愿加入“苏老师”团队、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可申请加入。新加入者需填写申请表,经 2名以上现任“苏老师”的共同推荐,经三个月试用,并经中心考核适应工作的,方成为“苏老师”。
“苏老师”成长,实践充电分享。
“苏老师”在中心的鼓励下,不断自我成长。中心根据“苏老师”的业务特长、发展方向分别编组,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活动,充分发挥各小组在提升“苏老师”业务能力、提高咨询服务质量方面的作用,用心打造各位“苏老师”的咨询风格。每年度对优秀“苏老师”进行表彰,成绩特别突出的,还提供外出考察研修的机会。
无私奉献 感动你我
“没有等不到‘苏老师’的,只有‘苏老师’没等到家长的。”中心负责人自豪地说出这句话。
一位“苏老师”第二天就要住院动手术,因为提前已和孩子预约,当天晚上还在中心做面询,做完才跟工作人员打招呼告知病情。下班赶来,连晚饭都来不及吃的“苏老师”更多;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同样挡不住“苏老师”的热情,不久前的一个台风夜,恰好有预约面询,家长都关切担心:“风大,是不是取消?”“苏老师”表示,只要家长来,“苏老师”肯定在!
在一次次的爱心付出中,“苏老师”成了孩子们心灵的港湾。大年初一,中心就有手捧鲜花的孩子和家人等着向“苏老师”表谢意,福利院的特殊孩子也喜欢着“苏老师”,不仅是苏州的孩子家长欢迎,周边县市的家长孩子双休日来中心,无锡、常州、江苏省内的开车来,全国各地的热线、网上找,也有想预约面询的。
激情四射的团队
“我们还很年轻,我们正在不断长大。”“苏老师”是一批气质相投的朋友,真诚、执着、有追求,相互鼓励取长补短,在自己人格的成长中收获着团队的成长。
团队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充实。“苏老师”分站是“苏老师”不断拓展工作领域、提升工作成效的良好见证。越来越多的社会公益场所,开始出现“苏老师”的身影。
“苏老师”分站在学校。“苏老师”爱心小组实施了“知心伙伴计划”,“苏老师”与班主任结对,做特殊学生心理辅导。“苏老师”讲师团定期进学校给老师举办“菜单式”专题讲座。
“苏老师”分站在社区。除了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苏老师”还关心着新苏州人、老年困难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
“苏老师”分站在社会福利院。“苏老师”分站在县市……
65 202000,这串热线数字让很多孩子牢记在心。这支睿智 、奉献和充满激情的“苏老师”队伍,也在健康快乐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