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风湿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成功治疗了1例肌酶异常增高的皮肌炎患者。目前患者已临床治愈。
某男,16岁,因“面部红斑、全身肌肉无力反复发作7年,加重半月”于 2007年 2月 27日入住我院。患者7年前感冒高热、咽痛后出现双肘、膝关节疼痛,不肿,继之出现颜面发红,双下肢乏力伴肌肉疼痛、压痛,于某省级 医院儿科按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治疗1月后好转。4年前复因感冒发热、咽痛后双下肢乏力伴肌痛、压痛,并伴眶周红斑,查血清肌酶谱升高,在我院诊为“皮肌炎”,予强的松35 mg/d及中药、抗生素等治疗1月好转出院。出院后,服中药汤剂和西药治疗半年余,激素逐渐减量至停用,患者恢复 健康。近半月来,又因感冒出现似前症状,遂来我院门诊。查血清肌酶谱CK 18045 u/L↑,CK-MB 376 u/L↑,LDH 1383 u/L↑,ALT 111 U/L↑,AST 563 U/L↑,α-HBDH 699 u/L↑,收入住院。症见:颜面及眶周红斑,乏力,肌肉疼痛,以大腿为甚,下蹲困难,咽痛,右膝关节痛,无发热咳嗽,纳眠可,二便调。患者现体温36.8 ℃,形体瘦,颜面、眼睑红斑,双上肢网状青斑,咽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双手雷诺征 (+),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Ⅴ级,未有明显的四肢近端肌压痛。舌质深红,苔薄黄,脉弦数。入院后查ASO 661 IU/L↑,其余检查RF、CRP、ANA、ds-DNA、Sm/RNP、SS-A/B、IgG、IgA、IgM、C3、C4及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皆正常。
西医诊断:皮肌炎。
治拟清气凉营之法,方选清营汤,药用:生地黄15g,牡丹皮 20g,赤芍15g,金银花 20g,连翘15g,玄参15g,麦冬20g,桔梗12g,生地榆12g,茜草12g,太子参15g,白芍20g,生甘草6g。日1剂,分2次服用。甲基强的松龙80mg /d静滴,1周后改为40mg /d静滴配合口服强的松20mg /d,同时静滴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中成药提取液和抗生素治疗。4 d后复查血清肌酶谱均明显下降,CK 3788 u /L↑,CK-MB 81 u /L↑,LDH 747 u/L↑,AST 271 U/L↑,α-HBDH 452 u/L↑。治疗有效,守方继服5剂。5 d后复查血清肌酶谱继续下降,CK 1082 u/L↑,CK-MB 33 u/L↑,LDH 452 u/L↑,ALT 66 U/L↑,AST 83 U/L↑,α-HBDH 286 u/L↑。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稍觉乏力,纳差,太子参易为党参健脾益气,余不变,效不更方。继服10剂后复查血清肌酶谱CK 260 u/L↑,LDH 312 u/L↑,CK-MB 、AST 、α-HBDH皆恢复正常值。停用甲基强的松龙,改口服强的松60 mg/d,继续应用中药。患者要求出院,出院后嘱其继续遵医嘱用药,10天后复查,各项化验皆恢复正常,症状 、体征完全消失,已达临床治愈。
按 该例诊断明确,需要注意的是患者的血清肌酶升高幅度相当大,达到正常上限的103倍之多,提示患者的病情程度较重。由于本病治疗的特效药首选激素,因此,我们在治疗中以甲基强的松龙为主,但是配合使用的清热解毒 、凉血活血中成药和清营汤 方剂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病例病机为先天不足,肾精亏虚,阴虚阳盛,复感风热之邪,郁闭肌腠,内舍脾肺,蕴结不解,化为热毒,充斥于气分和营分,形成气营两燔。热迫血行则见颜面 、眶周红斑及双上肢网状青斑;毒邪闭阻骨节经脉,则关节痛;热毒耗阴伤气,肌肉失养则疼痛、乏力;舌深红苔薄黄脉弦数也为气营两热之象。临证谨守气营两燔病机 ,予以吴鞠通之清营汤加减 ,以生地黄、牡丹皮、赤芍凉血散血;玄参透热转气;金银花、连翘清气解毒;地榆、茜草凉血活血;麦冬、太子参、白芍滋阴益气;桔梗甘草汤利咽解毒。标本兼顾 ,气营两清 ,疗效颇佳。随访患者 ,至今继续保持 健康,其家长非常满意。因此,提示我们在活动期皮肌炎治疗方案的选择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不失为良策之一。 (山东 中医药大学附属 医院风湿科/考希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