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晨9时,中关村 医院整形外科,二度来京的山东男孩张枫低头走进通向手术室的电梯。埋进病号服领中一半的右耳,是一个肾形的“肉瘤”。
三个月前,宋春琼医生为这个先天畸残的9岁男孩,在本该长出右耳但却满是花生皮般皱褶的皮肤下,埋设了一个硅胶质地的皮肤扩张器。
三个月里,由于不断地注射生理盐水,张枫的“右耳”出现了显著的皮肤隆起,犹如一颗肥大的肉瘤,这让他更介意面对他人。在他的手臂上,多了一块电子表。母亲说,三个月里,孩子每天都无数次低头看表,期待医生在6月25日这一天,为他做一个真正的右耳。
9时30分,无菌手术室内,麻醉师为张枫实施了全身麻醉。预计耳再造手术,大约需要3至4个小时。这段以分秒计算的时间里,最关键的一步,是医生要用张枫身上的肋软骨,手工雕刻一只耳状骨架。
“耳朵从自体取材,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宋春琼解释,曾经有医生用小牛的耳朵做材料,但由于是异体移植,容易导致排异反应。“用自体的(肋软骨),只要不感染,就很容易存活。”宋春琼说。
“造耳”材料,取自患者的肋软骨,更准确地说,来自患者第7到第12条肋骨。肋软骨的特点是,在人体中,只要有血流的地方,肋软骨都能够移植存活。
14时许,张枫被推出手术室。傍晚,这名9岁男童已完全从昏睡中醒过来,他说,睡过去之前,自己许了个心愿:以后再也不用留长发,不再畏惧周围投来的异样目光。
宋春琼说,张枫的愿望,完全可以实现。
- 揭秘
剪刀钢丝 雕出一只右耳
医生对照患者左耳,手工将肋软骨雕成耳骨架
10时20分,宋春琼走进手术室,“造耳手术”正式开始。
肋软骨从右腋窝下侧的小切口内取出。微创取骨头保证了小张枫不会流过多的血。拿到消毒后的小块肋软骨,在无影灯下选择合适的角度,宋春琼开始对照孩子左耳的形状,进行雕刻。使用的工具不外乎剪刀、小刀、细钢丝……耳朵的形状是否自然,是否美观,全凭医生手指上的经验和力道。
很快,一只小而精巧的耳骨架被医生双手托出。
移植手术紧随其后,宋春琼从张枫右耳后的头发处,划开一个切口;取出皮肤扩张器,结合再造耳位置,用手术刀剪打造出一个腔状的皮层。
腔状皮层位于皮瓣和筋膜瓣之间,犹如在皮层之间打开了一条隧道。通过“隧道”,宋春琼把用肋软骨雕刻的耳朵,移放在右耳位置。几分钟后,一个被皮肤包裹的耳朵,便挺立起来。(魏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