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三聚氰胺做了一个安全性评估,如果三聚氰胺在奶粉里面不超过15毫克/公斤,那么一般来说对 儿童造成健康危害的风险是很小的,因为它没有超过三聚氰胺的安全摄入量。对成人来说风险就更小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陈君石教授表示,而且,液态奶做成奶粉以后水分就没有了,变成一种干粉,三聚氰胺就浓缩了,所以奶粉里面三聚氰胺的含量就高了。而成人喝的主要是液态奶,它90%以上都是水,就同样的重量来说,里面的三聚氰胺含量比较少。另外,喝液态奶的都是体重基数较大的成年人,所以按照每公斤指数所摄入的三聚氰胺来讲,这个就少得多。
而根据美国食品和 药品管理局的标准,三聚氰胺每日可耐受摄入量为0.63毫克/公斤体重,也就是说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每日可耐受摄入量为37.8毫克。在这次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被检出含三聚氰胺的液态奶中,三聚氰胺含量都比较小,最高的光明优酪乳、酸牛奶(原味),含量为每公斤8.6毫克。按照目前最严格的评估标准来计算,食用目前被质检总局检出含三聚氰胺的液态奶,如每天不超过2000毫升(相当于8袋牛奶),对人体是相对安全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表示,一般来说,除非是把牛奶当水喝,否则人们一天的奶制品摄入量不会超过500毫升,所以成年人对此不必过于恐慌。而冰淇淋、蛋糕、饼干、巧克力等其他含奶制品成分的食品,即便其中含有三聚氰胺,肯定比液态奶更低,所以人们不必将这些产品都“一竿子打死”。
关于不少人担心的三聚氰胺在体内的累积毒性问题,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 医院肾病中心首席专家谌贻璞教授表示:“人体所摄入的三聚氰胺,90%会在一天内经肾脏排出体外,所以成年人只要每天喝足够的水,就基本不用担心三聚氰胺会滞留在体内伤害肾脏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指出,建议每天饮水1200毫升,折算成矿泉水(600毫升装),那一天喝两瓶就够。
虽然也有新闻报道称,“有成年人因摄入奶制品导致肾结石”,但谌贻璞认为,如此没有科学依据地将成人肾结石和奶制品关联起来过于草率。“成人肾结石的原因很多,虽然说三聚氰胺导致儿童肾结石的机理是使尿酸升高,但对于成年人来说,情况就复杂得多。肥胖、 饮食不当都会导致尿酸升高,不能简单地将其和奶制品挂钩。”
不过,也有专家持不同观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肾内科专家表示,成人会因摄入问题奶制品导致尿酸升高,即使不导致尿结石,也可能引发许多其他问题。比如,三聚氰胺引致的松散结晶,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也有导致结石的风险。就算没有结石,尿酸升高也可能导致关节红肿,这是痛风的一种表现。还有一种可能,三聚氰胺会伤害小血管,诱发血压升高。
“如果确实担心摄入含三聚氰胺的奶制品会对肾脏造成损伤,可以去医院查一次肾功能。”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教授郑法雷表示,黑心商家如此“残害”婴 幼儿健康让人痛心,在此事件之后,希望人们增加对肾脏健康的重视。
最好选本地牛奶
很多人都担心,三鹿事件之后,究竟哪些企业的奶还能放心喝?对此,陈君石表示,经历了这次教训后,政府已经加大监管力度,比如质检总局派专人进驻所有奶粉生产加工企业,对原料以及最终的产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这些都是过去没有的,而农业部门也加强了对于奶牛的管理和牛奶收购站、畜牧兽医方面的管理。9月23日,蒙牛等109家奶制品企业也联合发布了质量诚信宣言,宣称将严格遵守法律、 法规和规章,自觉执行国家 标准和行业标准,营造一个干干净净的奶制品市场。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次三鹿事件以后,市场上的奶制品会比以前更安全。”陈君石称。而对于名牌产品,专家也呼吁大家继续支持。尽管这次是名牌出了问题,但是名牌的改正和进步是比较容易的。相信在此次事件之后,各企业也会下大力气把好质量关。
同时,在购买和挑选奶制品时,也希望大家多留一个心眼。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看来,首先,如果难以确定品质差异,尽量买本地产品。本地产品减少了运输和储藏环节,做广告投放成本也低,在同样价钱下更物有所值。其次,买最新鲜的产品或保质期比较短的产品。保质期越长,营养成分的损失越可能增加。再次,尽量买最纯粹的、天然形态的产品,少买添加了多种原料的产品,尽量不买高度加工食品。纯粹的产品、天然形态的产品会提高掺假难度,混合产品则容易得多。最后,学会比较产品的口感、质地、香气等差异,提高自己的敏感度。“就鲜牛奶而言,其本身的质地和味道就是较稀薄的,就和母乳一样。如果质地很稠,奶香很浓,那很可能是添加了香精和增稠剂。”何计国提醒道:“消费者多培养这种对食品的正确认识,也是保障自身安全的一道护身符。”(胡楚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