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后再次提级
4月28日,万国宫例行新闻发布会成了世卫组织发言人格雷戈里•哈特尔的“独角戏”。发布会结束后,哈特尔被各国记者团团围住。新华社记者趁机问他,是否知道美国确诊病人全部到过墨西哥?哈特尔回答说:“这个问题提得好,很关键。据我所知,并不是所有人都到过墨西哥。”记者连忙紧跟了一句:“那就是说,美国发生了本地传染的病例?”哈特尔赶忙改口说:“我们正在等待美国方面的调查结果。”
从哈特尔这几句话中,记者预感到,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美国当地传播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世卫组织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到5级应该很快了。
果然,一天之后,证实疫情蔓延到加拿大和欧洲,而美国终于确认发现了本地传染的病例,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已在两个国家开始本地传播。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立刻召开第三次会议。陈冯富珍将于晚上10点召开全球电话新闻发布会,介绍会议情况。
21点40分,记者将电话打进世卫组织系统。然而,听筒里一片寂静,连续听了多日 、已非常熟悉的等待音乐也消失了。记者反复拨打,仍然毫无声息。坏了!记者的头一下子大了:电话被打爆了,拨不进去,这可怎么办?这时,身旁的同事冷静地说:“提示不是说已经成功进入了吗,那就没问题。没音乐就没音乐呗。”只能等了,不过记者心里还是有点儿忐忑不安。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在22点6分,听筒里有了声音。在捕捉到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口中说出的“警告” 、“5”等几个字后,记者立刻将消息传到编辑部。事后统计显示,新华社的快讯时效再次超过法新社。
流感大流行正式到来
6月11日,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造成全球141人死亡 、疫情继续快速蔓延的情况下,世卫组织终于决定将警告级别提高到6级。自始至终密切跟踪疫情发展和世卫组织表态的各路媒体,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提前得知这一消息。大家只等晚上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会议结束后的正式宣布了。
当晚10点整,陈冯富珍正式宣布,世卫组织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到最高级——6级,宣告本世纪首次流感大流行正式到来。
经历了前两次提级,并事先做了充分准备的新华社记者在很短时间内将快讯 、简讯和详讯发回编辑部,并撰写新华国际时评《理性应对“流感大流行”》,为公众正确理解和理性对待流感大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在宣布提级前,世卫组织考虑到,如何正确 、适当地报道本世纪首次流感大流行的宣布至关重要,因此决定,在正式宣布前先对记者进行一番“答疑解惑”。可能是考虑到时间紧迫,而常驻日内瓦的记者达200多人,面面俱到不太可能,世卫组织就选择了包括新华社在内的数家媒体进行吹风,但要求与会记者必须在正式宣布后与其他媒体同时发稿。
然而,法新社不在受邀之列,引起其极大不满。法新社称对世卫组织的这一决定感到“震惊”,并联合部分媒体向世卫组织提出抗议,指责世卫组织这一做法带有“歧视性”。
次日记者会上,虽然查伊卜说陈冯富珍对法新社等媒体表示歉意,但最终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新闻负责人玛丽•厄泽的一席话还是令法新社没有了脾气:在重大事件宣布前向部分媒体吹风可以说是新闻发布的一种 标准做法,但这种做法的附带条件是要求参加吹风会的记者不得抢先发稿,而世卫组织正是这样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