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第二十九届东北心血管病大会(NCC 2025)在沈阳隆重召开,引起广泛关注。期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25)》(以下简称《指南》)在会上正式发布。指南为心血管病的治疗指明了新的方向,亦肯定了通络药物在其中取得的重大成效,并首次将通心络胶囊纳入推荐范围。
此次通心络获荐的意义,不仅仅是为解决心梗问题带来了一种新的特效药物,更意味着当前冠心病防治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从临床痛点出发:通心络的循证突围之路
急性心肌梗死(STEMI)作为全球致死率最高的心血管病之一,长期以来给无数患者带来巨大困扰。尽管随着时间推进,一些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外科手术等方式脱离危险,但介入术后无复流、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仍是临床难题。而通心络的应用,则为这一困局提供了新解法。
2023年10月,由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牵头、全国124家医院3797例STEMI患者参与的“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CTS-AMI)论文在全球四大顶级医学期刊之一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刊登。

研究显示,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可显著降低患者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紧急冠脉血运重建和脑卒中)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30%;随访一年时,通心络持续降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27%,再次心肌梗死风险降低74%。这项研究是近十年急性心梗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填补了基于微血管保护改善心梗预后的用药空白。
在另一项关于“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心梗无复流临床循证研究(ENLEAT研究)”中,结果表明,在手术治疗前和手术治疗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可显著降低24小时心电图ST段抬高幅度,增加ST段回落速度,降低无复流发生率36.6%,缩小无复流面积和梗死面积,改善左室收缩功能。
此外,有研究证实,通心络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西药的联用可以更好地稳定斑块,疏通微血管,真正达到协同增效、防治结合。
本次通心络入选冠脉介入治疗指南,开启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现代化新纪元。从CTS-AMI研究到ENLEAT研究,从降低再次心肌梗死风险74%到减少无复流发生率36.6%,通心络用扎实的循证医学数据证明: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能为心梗患者带来更精准、更全面的治疗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