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针灸大全搜索:
 
   
 
红外线灸

概  述

操作方法

主治病证

注意事项

  非艾灸法
  灸疗仪灸法  

红外线灸

【临床应用】

    1.哮喘
   
    取穴:
   
    主穴:分为二组。① 列缺、定喘;② 肾俞、足三里。
   
    配穴:膻中、关元。
   
    治法:一般先取第1组,待症情缓解后再取第2组。心衰病人加备用穴。用红外线治疗仪进行照射,以有热灼感为度,每穴照射30min,局部出现潮红为宜。如起水疱,不必处理,保持清洁,一周左右可自行消退吸收,但该穴不宜再照,亦不须另增穴位。经观察,起水疱者疗效较佳。每日治疗1次,第1组穴治一、二周,再改用第2组治疗一周,为一疗程。
   
    疗效:治疗各类哮喘(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患者30例,结果,显效(临床症状消失) 20例,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7例,无效(经治2周,症状虽有缓解,但不稳定)3例,总有效率为90% 。
   
    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取穴:
   
    主穴:地仓、颇车、鱼腰、太阳、阳白、下关。
   
    配穴:四白、承浆、合谷、翳风、列缺、风池。
   
    治法:主穴为主,酌加配穴;面部穴为主,四肢穴每次取1穴。一般宜采用红外线温针法,快速进针,均刺患侧。但口角歪斜明显者,则取双地仓,其健侧歪向上者,针尖往下刺;患侧歪向下者,针尖往上刺。进针后,病程短者,用轻刺手法,施泻法;病程长者,用补法。施手法1分半至2min后,即用穴位红外线治疗仪照射,仪器与穴区距离30~50cm,治疗仪功率为500瓦。为防止红外线损伤眼睛,宜以3×15平方cm之纱布数层,于照射前将双眼盖住。照射过程中,注意调整灯距,以防灼伤面部皮肤,以患者感温热舒适为度。照射时间为15~20min。亦可采取红外线电温针法,即于针刺得气并行手法之后,接通电针仪,采用疏密波或断续波,频率一般为18次/分,输出电压以不超过1毫伏为宜,强度以患者感舒适为宜,再行红外线照射。上法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疗效:以上述方法共治疗面神经麻痹患者231例,痊愈(自觉症状消失,外观正常,检查无任何异常)209例;显效(自觉症状消失,外观正常,检查尚有轻微面神经麻痹体征)9例;有效(自觉症状好转,外观与健侧面颊有轻微不对称,检查有较明显面神经麻痹体征)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3%。
   
    3.肩关节周围炎
   
    取穴:
   
    主穴:肩髃、肩髎、肩贞、天宗、巨骨、臂臑。
   
    配穴:曲池、中渚、养老、条口、阳陵泉、手三里。
   
    治法:主穴每次取 4~5个,配穴 1~2个。采用瓷棒或钨丝红外线灯照射,功率500瓦,灯距40cm。肩部行穴区(即多穴)同时照射,四肢穴可单独照射。每次照射20min。亦可采取先针刺,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法或泻法,然后再加红外线照射(此即红外线温针法),时间亦为20min。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歇3日。应结合功能锻炼。
   
    疗效:单用穴位红外线照射法治疗50例,结果治愈(疼痛消失、肩关节运动恢复正常)4例,有效(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功能改善)29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66%;采用红外线温针法治疗50例,痊愈33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100%。表明:穴位红外线疗法治本病有一定效果,但如与针刺配合则可明显提高疗效。
   
    4.急性软组织损伤
   
    取穴:
   
    主穴:腰部损伤:肾俞、阿是穴;膝部损伤:内膝眼、外膝眼;踝部损伤:申脉、阿是穴。
   
    配穴:腰部损伤:大肠俞;膝部损伤:足三里、血海;踝部损伤:解溪、绝骨。
   
    治法:主穴为主,酌加配穴。注意局部红肿瘀血明显,须于损伤后48小时方可作红外线治疗。可用功率为500瓦的红外线治疗仪行穴位照射,距离为30~40cm。亦可用红外线温针法,先以28号毫针针刺得气后,再加红外线照射。上述治疗时间均为20~30min。每日1次,5~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左右。
   
    疗效:单纯用红外线作穴位照射共治疗113例,治愈45例,显效38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100%,愈显率为73.5%。红外线温针法共治132例,治愈78例,显效42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亦为100%,愈显率为90.9%。表明:如红外线照射结合针刺可提高治疗效果。
   
    5.带状疱疹(蛇串疮)
   
    取穴:阿是穴(病灶区)。
   
    治法:
   
    1.隔物制备:生大黄100g,放入75%乙醇200ml 中浸泡2小时,再加灭菌水 100ml,48小时后过滤后制成大黄酊,备用。
   
    2.灸疗方法:在疱疹部位常规消毒后,涂大黄酊,将红外电灸器探头置于距患面5~10cm处,施灸,待皮肤热感难以忍受时,再涂大黄酊1次,每次灸40min。每日1次,6次为1疗程。如未愈,可继续灸治。
   
    疗效:共治30例,经1~3个疗程治疗,全部获效。其中,痊愈(皮疹结痂,红晕疼痛消失,无自觉症状)27例,好转(皮疹大部消退,自觉症状减轻)3例。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