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七情内伤 |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 |
|
|
|
脾与胃 |
"脾与胃
脾与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同居中焦,二者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消化功能,因此中医称脾和胃为“后天之本”。现将脾与胃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改变简述如下。
一、脾的生理病理
( |
|
|
|
配穴方法及其各自概念 |
配穴是在选穴的基础上,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其目的是加强腧穴的治病作用,配穴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常用的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 |
|
|
|
配伍 |
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的“七情”。其中首先谈到“单行”。单行就是指用单味药治病。病情比较单纯,选 |
|
|
|
弥勒佛的大肚兆示着什么?用“腹脑”去了悟 |
直觉是一种在关键时刻不必追究具体理由,不必问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的一种感觉。每当此时此刻,决定权仿佛暂时从大脑移到了腹部。所以常听人说:我肚子里有数。而古代的禅师每当意识到逻辑思维和分析不能解答公案 |
|
|
|
脉象形成的原理 |
(一)心、脉与脉象的关系
脉象是机体功能状态的外在表现。心、脉是脉象形成的主要脏器。心脏搏动是脉象形成的动力,血脉为气血运行的通道,两者是形成脉象必不可缺的脏器。
(二)气血与脉象的关系
|
|
|
|
脉象类比和相兼 |
(一)相类脉比较
在常见脉象中有些脉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必须加以鉴别,下面从位、数、形、势、律五个方面作鉴别:
1.脉位类比较
脉位居中,不浮不沉谓平脉。
浮脉脉位浅显,轻按即 |
|
|
|
脉象及其相关的藏象,都不实指体内的实体脏器 |
中医的藏象理论中的肝肺,是可以和脉象联系起来的藏象,而不是具体的肝肺实体——肝肺实体,怎么可以有脉象?
中医的藏象理论中的肝、肺,是应于春、秋的藏象,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而不是并存于体内的脏体— |
|
|
|
脉象 |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 |
|
|
|
络脉 |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别络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十二经与督脉、任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别络具有加强相为表里两经脉之间在体表的联系。浮络是循于人体浅表部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