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药名四季歌 |
春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问泽兰。
夏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 |
|
|
|
药名拾趣 |
药名拾趣
中医药是我们炎黄祖先与疾病抗争的重要工具。随着中医药的发展,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这就是医药文化,药名文学是医药文化的精髓,很久以来,就有人利用药名写词作赋。
明代文学家冯 |
|
|
|
药名情诗 |
相传古时在一个县城里,有个药店老板中年丧妻欲续弦。热心人为他介绍了一个中年妇女,药店老板为了表达心中的爱意,就发挥其特长,用中药名写了一首情诗送给了她:珍珠张开,独活惆怅,半夏空对郁金香。知母心,莫待 |
|
|
|
药酒非万能十种人忌饮 |
药酒最适合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虚弱体质,补充体力,避免老化,并可提高新陈代谢。所以最适合半健康状态,而且又想增强免疫力的人饮用。
但是由于药酒是用酒精浸泡而成,所以有些人就不适合饮用,如病情严重、 |
|
|
|
药对哀思 |
药对哀思
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一副药店门联:“独有痴儿渐远志,更无慈母望当归。”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
|
|
|
药材、刊物及其医事 |
浙江佛教寺院鳞次栉比、僧侣精医人才荟萃、中日佛教医药学交流频仍,这必然养成了僧侣种植药材的嗜好。著名的中国四大佛教胜地之一的普陀山就盛产能治肺痈、血痢的普陀山茶,以及药材天门冬、半夏、百合、沙参、天南 |
|
|
|
洋御医迷倒康熙帝 |
公元1693年,康熙得了疟疾,这种病在当时也很难医治,时冷时热,非常难受,御医用药后,效果不佳,康熙仍然高烧不退。这时洪若翰和刘应求见康熙,他们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来的传教士。两人知道康熙得的是疟疾之后, |
|
|
|
阳光雨露也治病 |
气象:大自然赋予人类阳光、雨露,它们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技术高超的自然医生,可在治疗疾病中大显身手。
阳光:大家知道,阳光是一种具有能量的物质。通过阳光的照射,可以对人体内的生物细胞产 |
|
|
|
炎帝与《神农本草经》 |
炎帝神农氏是中国药学的始祖,他是我国古代文献所记载的第一个遍尝百草研究药学的人,他对药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后代的用药经验都被写进了我国第一部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赐樱桃诗》云:汉家 |
|
|
|
延年益寿话补药 |
从古代的炼丹术开始,人们就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寻找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健康而长寿,越发成为现代人追求的时尚,而传统的中草药则在此显示出了神奇的作用,乌发美髯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