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穴: 常用穴:下1(位置在内踝以上约三横指,靠跟腱内缘)。
备用穴:神门、脾、肺、胃、大肠、直肠下段、脑点(均耳穴)。
操 作: 每次常用穴必取,取双侧;备用穴取4~5个,取一侧,双耳交替。常用穴,以28号或30号1.5寸毫针,选准双下1进针点后,局部常规无菌操作,针尖向上沿皮下刺入,进针角度15°~30°,快刺破皮刺入后,针体沿皮下平刺,缓缓推进约1.2寸左右,要求无酸麻重胀等针感,留针30min。备用穴选准耳穴后,局部常规无菌操作,将磁珠用胶布贴于患者一侧耳郭的穴位上,以手按压穴位,使局部有痛、胀、热感,如出现向其它部位传导者,疗效更佳。每日按压3~4次,每次2~3min,使局部有热感为宜。腕踝针与耳压法均隔日1次。30次为1疗程。
效 果: 疗效标准:近期临床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体脂百分率男性<20%,女性<30%,或体质量达到标准体质量;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体脂百分率下降2%~5%,或体质量下降>5kg者;有效:症状和体征改善,体脂百分率下降1%;或体质量下降2.1~5.0kg者;无效:症状和体征改善不明显,体脂百分率下降<1%,或体质量下降≤2kg者。
以上法共治34例,结果: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
注意事项: (1)腕踝针与一般针法不同,要求针刺过程中不出现得气,如有酸、胀、重、麻等感觉时,应略作后退,并变换进针方向或角度,以尽量保持无针感为宜。
(2)本法观察病例不多,且无近期临床治愈病例,其实际临床效果还待进一步验证,仅供读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