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 28日发布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二号),公报认为,尽管中国残疾人总数增加,但数量结构性减少。
据了解,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始于今年4月1日,现场入户调查5月31日结束。调查内容包括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数量 、结构 、地区分布、致残原因、生活状况及康复、教育、 就业等多方面情况。根据去年1 2月1日发布的第一批调查结果 ,截至 2006年4月1日 ,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 296万人 ,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
“尽管残疾人总数增加 ,但数量结构性减少。”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说。公报显示 ,5- 20岁低年龄组和75岁以上高年龄组残疾比例均有明显下降,特别是遗传性 疾病、发育畸形、营养不良等先天因素导致的智力残疾的现患率由1987年的1.6‰下降为2006年调查时的0.82‰,比例降低了一半左右,智力残疾人口规模减少180万左右。
此外,与1987年比较, 视力残疾中一、二级重度残疾的比重分别由28.77%和14.10%下降到23.12%和9.57%;精神残疾中一级残疾的比重由47.53%下降到23.83%。
程凯说:“这些变化反映出近2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和优生优育、计划免疫、 健康教育和康复所取得的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寿命的延长,人口的伤残期延长,残疾发生的风险也在逐步增大。从残疾人口的年龄构成来看,全国残疾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416万人,占53.24%;60岁以上的老年残疾人增加了2365万,占到新增残疾人口数量的75.5%。
针对这种现象,程凯解释说,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以及和老年人口相对应的致残因素的增加,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44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1%,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 /5,并以每年3%的速度快速增长。同时,生理机能衰退 、心血管病 、老年痴呆等致残因素增加,也导致了致残风险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