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是 “世界无烟日”,今年无烟日的主题是“创建无烟环境”,旨在提醒公众认识烟草烟雾对被动吸烟者和环境的危害。
自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烟草危害人类 健康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1987年11月建议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并于1988年开始执行。自1989年起,世界无烟日改为每年的5月31日。
吸烟有害 健康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有关医学研究表明,吸烟是心脑血管 疾病、癌症 、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疾患的行为危害因素,吸烟已成为继 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全球杀手。世界卫生组织也发出警告,在吸烟者当中,大约有一半人最终将死于吸烟所导致的 疾病,每年还有成千上万的非吸烟者因为被动吸烟而死亡。据统计,目前全球有13亿烟民,每年有5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
虽然烟草业一直声称这个行业能够带来 就业和税收,对世界经济有很大贡献,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烟草业对经济的贡献远远不够抵消它对家庭开支 、公共健康 、环境和国民经济等所造成的损失。因此 ,世界卫生组织将烟草流行作为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列入重点控制领域。 2003年5月 ,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上 ,世界卫生组织19 2个成员国一致通过了第一个限制烟草的全球性条约——《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为在全球控制烟草危害 ,共同维护人类健康提供了法律框架。
控制烟草危害是一个具有长期性 、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创建无烟环境”,也是在告诉公众,吸烟和被动吸烟是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最大的但又是可以预防的危险因素,公众都有索取享有没有烟草烟雾污染的清洁空气的权利。只有“创建并享有100%无烟环境”,才能更好地保护人们免受烟草烟雾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