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了抽血检查或治疗,免不了要“打针”,但打针会痛,尤其是静脉穿刺,往往很难执行。
对这问题是否也能搞科学研究呢?能。意大利有个大学的学者把69名7~12岁作静脉穿刺的孩子随机分为3组,各23名。一组为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二组为父母组,多由母亲来劝说、抚慰、抚摸,使他分心;第3组为电视组,让孩子在2.5米远看适合他们年龄的动画片。第1、3组的母亲也在同一房间内,但未主动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穿刺完后分别由孩子及父母对刚才穿刺的疼痛感觉打分。不痛为0分,最痛为100分。
孩子们打分的结果为:对照组23.04±24.57(范围0~100),父母组17.39±21.36(范围0~60)、电视组8.91±8.65(范围0~60),3组间差别显著(P=0.037)。
父母为孩子的痛感打分为:对照组21.30±19.90(范围0~80),父母组23.04±18.39(范围0~60),电视组12.17±12.14(范围0~50),3组间差别也显著(P=0.045)。
对照组与父母组的分数相近,说明尽管父母努力,但分散不了孩子的注意力,减轻不了疼痛。不过父母在场,即使疼痛不减,仍是对孩子一个很大的安慰。
上述研究说明用看电视被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是有效的,比父母主动地使孩子分心要好。因此在小儿科的治疗室内不妨放个电视机,播放孩子喜爱的动画片,既利于穿刺工作的进行,也有利于孩子及其父母。
(转载自《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