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 > 健康家园 > 健康导航/疾病信息/疾病信息

面对猝死 我们准备好了吗


www.PharmNet.com.cn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日期: 2007-06-27

同仁堂药业
    编辑说话
 
    6月23日,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因心脏病猝死离我们远去。而就在半年前,2006年12月20日,被誉为“中国相声精神”的一代相声大家马季也是因心脏病溘然辞世。除了为艺术家痛惜扼腕,更应引起人们对生命和健康的进一步关注:什么是猝死?猝死真的是防不胜防吗?怎样才能远离猝死的威胁呢?
 
    什么是猝死?
 
    猝死是指看似健康、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的病人,突然发生的非暴力性、未能预料的瞬间自然死亡。猝死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一小时内。
 
    猝死是一种罕见的情况吗?
 
    不是。
 
    猝死每天都在发生,不仅可以波及老人,现在年轻人甚至青少年、儿童猝死的屡屡发生,运动员猝死也常常发生在体育竞技场上。我们熟悉的美国排球运动员海曼,我国的著名演员古月、高秀敏等人都是因心脏性猝死去世的。
 
    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猝死在包括车祸、自杀、恶性肿瘤等各种原因的总死亡中占20%,是仅仅排在肿瘤死亡(占23%)之后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猝死中有75%的病人为心脏性猝死。而心脏性猝死中又有88%都是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美国每年有250-350万心脏猝死的病人,而在中国,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心脏猝死的病人达到160万。
 
    什么人容易发生猝死?
 
    有心脏病人群的猝死率是普通人群的4-6倍。各种心脏病都可能发生心脏猝死,其中冠心病、心衰、肥厚型心肌病、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最常见。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原因,尸检证实90%的心脏猝死病人有冠心病,而50%以上的心脏猝死病人在猝死发生前没有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心衰病人容易猝死,大约50%的心衰病人的死亡形式为猝死。
 
    肥厚型心肌病是35岁以下发生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年轻或儿童的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如果反复发生不明原因的晕厥,其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很高。
 
    一些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也是以反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猝死为主要表现的,其中Brugada综合征是东南亚年轻男性最常见的猝死原因。
 
    既往有心脏性猝死容易再次发生心脏猝死。30%-50%的心脏性猝死存活者在一年内可能会再次发生猝死。
 
    当然,猝死也常常发生在看似健康的年轻人,甚至儿童运动员猝死的悲剧常常发生在体育竞技场上。在一些诱发因素的作用下一些看似健康的人亦可突然发生猝死。
 
    猝死有没有诱因?什么诱因可以导致猝死?
 
    有。
 
    过度紧张疲劳、剧烈的情绪波动、持续吸烟、熬夜,长时间过高水温洗澡,用力大便,暴饮暴食、天气寒冷等都可能诱发猝死。还有些离子通道病如长QT综合征等,可能剧烈活动、夜间电话铃声、游泳等都可能是猝死的诱因。另外,凌晨是猝死的高发时段。
 
    猝死前有没有先兆?
 
    有。
 
    大部分病人在心脏性猝死前数日、甚至数月就有征兆,即有胸闷、胸痛、憋气、头晕、心慌、气短、出大汗、浑身乏力等不适,有些病人还会出现类似消化系统的表现:恶心、呕吐、腹泻。
 
    出现猝死先兆该怎么办?
 
    一旦出现这些先兆,应立即或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否则可能发生不可挽回的悲剧。就在前几天我院有一位86岁女性病人出现了全身不适伴胸闷、压榨感,考虑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劝其立即住院,可病人坚决不同意,只接受了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结果在夜间发生了猝死。Holter记录了病人发生猝死的全过程:病人反复多次出现ST-T段异常,发生了两阵室速,第一阵室速发生后持续10秒能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而第二阵室速由一个特别早的室早(出现R on T现象)诱发,并迅速蜕变为室颤,室颤波逐渐变弱,最后出现心脏停搏、死亡,从室速出现到死亡前后总共只有13分钟。
 
    中青年人一旦发生上述症状,比老年人更容易发生猝死;而中青年人工作压力大、工作节奏快,这时候往往把发生的先兆症状忽略了,以为是工作累了或者没有休息好,而导致悲剧发生。因此,提醒广大中青年朋友一定要对上述症状保持警觉,一旦出现,应尽快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及时治疗。
 
    发现猝死病人该如何处理?
 
    应立即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如果周围有除颤仪)。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发现得越早,心肺复苏术开始的时间越早,存活率就越高。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发生3秒钟后,人就会因脑缺氧感到头晕;10-20秒钟后,就会出现意识丧失;6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进入脑死亡阶段。时间就是生命,每延迟一分钟,抢救的成功率下降7%~10%,因此抢救必须分秒必争。一般人的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至6分钟内,如果在6分钟之内得不到抢救,病人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就极为渺茫。
 
    一旦遭遇猝死,人们往往显得六神无主,慌乱不堪,第一反应多是打电话给120。但这种方式反而会延误病人的抢救,错过最好的抢救时机,是救治猝死的一大误区。
 
    对于心脏骤停的病人,我们不要“分秒必争”地赶往医院,而应立即就地开展抢救。快速解开病人的上衣,用拳头对准心脏击打1-2下(起到一定的除颤作用),心跳可能因此而恢复。如果拳击数次无效,应立即改为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在实施急救的同时,旁边的人应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向医院求援,以进一步除颤和高级心肺复苏治疗,因为室速很容易蜕化为室颤,而室颤很容易变为心脏停搏,除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除颤必须在室速、室颤期才有效。
 
    猝死能不能预防?
 
    能。
 
    因为一旦发生猝死,抢救的成功几率很低。在猝死方面水平最高的美国每年有250-350万心脏病猝死的病人,对猝死研究投入了大量的工作和资金,也只有其中5%的病人能有幸存活。而简单的预防则可明显减少猝死的发生。
 
    如何预防猝死?
 
    定时体检。无论心脏病患者还是自觉身体健康的人,都应定期进行体检。以发现一些具有发生心脏猝死潜在危险的患者,如Bru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等患者,都可以通过普通心电图检查或电生理检查发现。
 
    养成及时就医的习惯。尤其在冬季,当胸闷、胸痛发作次数增多、程度加重或持续时间延长,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立即去就医,最好做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再制定治疗方案,如此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
 
    平衡膳食:多食富含植物纤维的粗粮、蔬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控制甜食,低盐饮食,少吃煎、炸、熏、烤和腌制食品,用餐不宜过饱。控制体重,防止肥胖。
 
    戒烟:吸烟者的冠心病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3.6倍。连续吸烟可直接导致猝死。
 
    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精神紧张可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精神过度紧张还会诱发心律失常,老年人情绪激动很容易诱发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等意外。
 
    生活规律、起居有常:按时起床,定时进餐,适量锻炼,按时睡眠,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
 
    适量运动、避免过度: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使身体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得到改善。步行是最简单而安全的运动。
 
    天冷要注意保暖,以免着凉;不宜快速喝入大量冰凉饮料,以免诱发冠脉痉挛。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使劲大便诱发心肌缺血猝死。
 
    随身携带急救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药物,一旦发生,可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立即嚼服0.3g阿司匹林片。
 
    感觉不舒服,而不方便住院的病人可进行遥测心电监测(电话心电图),使得不舒服时能及时将心电信号传输给医生,给出专业诊断和处理策略。
打印】 【关闭】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医药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医药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pharmnet@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健康推荐
·专家:老年人要做好血脂管...
·过敏季又双叒叕来了,杂草...
·高温高湿增加心脏负荷 做...
·高血压患者夏日如何运动?...
·国家卫健委:警惕“秋老虎...
·动起来!从第17个全民健身...
·立秋养生要注意“三防一养...
·胃肠不适、晒伤多发?中医...
·立秋节气如何养生?三个换...
开心一笑
·
量血压时常做这6件事?...
·
望梅止渴也能够引发肝脏...
·
女人绝经居然有好处 这3...
·
玩拼图、听音乐!11个习...
·
专家:减重手术效果好 ...
·
重视糖尿病前期, 莫让...
·
肝病新药!吉利德口服FX...
·
营养师的“双11”囤食清...
·
得了肾病综合征竟然是脚...
健康测试
 心理年龄测试  精神状态测试
 老人心理健康  紧张状况自测
体形
测试
体重:
公斤
身高:
标准
体重
食物
热量
五谷类,豆类 蔬菜类
水果类 肉类 蛋类 水产类
油脂类 奶类 糕点小吃
饮料类 糖类 茵藻类 全部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造血系统 心血管系统 皮肤科
神经及精神难病 儿科 五官科
新陈代谢及内分泌系统 外科
结缔组织及免疫性难病 妇科

鼻咽癌 慢性咽炎 复发性口疮
白血病 慢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糖尿病 高脂血症 骨质增生症
白癜风 白塞氏病 红斑性狼疮
脑积水 智力低下 脊髓灰质炎
脊髓炎 震颤麻痹 坐骨神经痛
肥胖症 高血压 胃下垂 胃癌
白内障 青光眼 荨麻疹 斑秃
硬皮病 酒渣鼻 银屑病 湿疹
艾滋病 尿崩症 尿石病 遗尿
习惯性流产 乳腺增生病 不孕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 中风
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白细胞减少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精液异常症 阳痿  ……更多
  站内支持: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使用帮助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纺织网 - 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农业网 - 蔬菜网
浙江都市网 - 医疗器械网 - 红娘网 - China Medical Device - 糖酒招商网 - 卫浴网 - Toocle.com - ChinaChemNet - 医药招商 - 医药招商网
© 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