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入梅以来,天气持续闷热。记者从华山、瑞金、中山等 医院获悉,这几天门急诊病人数量都有所上升,中山 医院心内科一天门诊量曾达700多号,其中不乏中青年人。
近日,34岁的陆先生一起床,忽然发现自己的嘴竟歪着。经诊断,他得了“临时中风”,如不及时治疗,很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塞。市民张小姐近日也常觉得心慌、胸闷,晚上睡觉时竟会突发心动过速。她被诊断为 心脏神经症。专家介绍,天气闷热是一大诱因。
高温运动有讲究
近日,一刚生产完两月的女子,趁黄梅天在家练习“高温瑜伽”,没想到竟然昏倒。记者采访发现,入梅之后,不少市民因 运动不当导致身体不适。一些市民认为黄梅天比平时更容易出汗, 运动更能 减肥,还有些市民觉得身上黏糊糊,不如加大运动量“让汗都发出来”。
记者从专家处了解到,黄梅天最忌讳长时间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会引起 心脏血管突然扩张,加上闷热的天气,易诱发 心脏病。此外,有个简单公式可供运动者参考:170-实际年龄=心脏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若运动后每分钟心跳超过这一限度,就该留心了。
有关专家建议,黄梅天上午与傍晚可适当散步,午后不宜运动。游泳、打拳、做操等韵律性、有节奏的运动,也值得提倡。
祛火偏方网上受捧
近日,市民秦小姐在一网站上看到一个清火滋补的“偏方”,边喝冷掉的茶水边吃油条,她尝试了两天就开始拉肚子。无独有偶,市民赵小姐听说苦瓜伴蜂蜜有利祛火,刚吃一半就呕吐。
一些白领青年为应付闷热天气,四处寻找“祛火偏方”。记者在网上发现,此类祛火偏方还真不少,有的将金银花、菊花、焦决明、薄荷等性寒的食材放在一起熬汤,甚至还有帖子称,只要静坐念一串咒语,就会暑意全消。这一帖子竟受到不少网友追捧并称“有效”。
有关专家告诫,每个人体质有差异,随意食用寒性材料,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还有些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这类偏方、妙招不可随意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