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 > 健康家园 > 健康导航/健康用药

研究显示:使用药物控制胆固醇可防止中风复发


www.PharmNet.com.cn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日期: 2007-06-29

同仁堂药业
    中国是中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中风复发造成的残疾和死亡率比初发者呈倍增趋势。而今天发布的“中国脑卒中预防复发的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
 
    尽管中国临床治疗指南明确提出“积极降低胆固醇能够预防脑卒中复发”,但目前仍有三分之二的中风患者人未使用药物控制胆固醇。而即使用药人群中,也只有三分之一胆固醇达标,其中很多人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剂量也不充分,低学历及高龄患者尤其缺乏用药指导。
 
    主持这项研究的北京市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主任王拥军教授称,为这些中风患者进行治疗的医生中,有相当比例没有积极降胆固醇、预防中风再发的意识。这是导致百分之五十三点七的病人缺乏服用降胆固醇药物的首位原因。
 
    针对这一情况,“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建议”今天出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正确给药意识,规范使用降胆固醇药物,增强患者对药物依从性的该建议明确:
 
    医生建议是促使患者坚持用药的最重要因素。由于指南没能给临床医生明确指引,医生对患者叮嘱不足,患者不了解药物的益处,导致患者不坚持用药、随意停药、拒绝用药。此外,患者将预防中风寄托于更便宜的中成药、非处方药,甚至是保健品,也偏离了指南的要求。
 
    建议提出,化验单胆固醇的正常值并非有中风史,尤其是有脑梗死史患者胆固醇的目标,已发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时要按新的标准
 
    王拥军强调,大量研究证实,他汀治疗三到五年可以使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中风和猝死等严重事件的几率降低百分之二十至四十;总胆固醇降低百分之一,冠心病死亡和发生的危险可以降低百分之二。
 
    美国糖尿病学会六月二十五日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称,对有卒中史的二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能降低一半的冠脉事件风险和将近三分之一的卒中风险。数据显示,美国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二到四倍,有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脏病和卒中。(曾利明)
打印】 【关闭】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医药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医药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pharmnet@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健康推荐
·专家:老年人要做好血脂管...
·过敏季又双叒叕来了,杂草...
·高温高湿增加心脏负荷 做...
·高血压患者夏日如何运动?...
·国家卫健委:警惕“秋老虎...
·动起来!从第17个全民健身...
·立秋养生要注意“三防一养...
·胃肠不适、晒伤多发?中医...
·立秋节气如何养生?三个换...
开心一笑
·
量血压时常做这6件事?...
·
望梅止渴也能够引发肝脏...
·
女人绝经居然有好处 这3...
·
玩拼图、听音乐!11个习...
·
专家:减重手术效果好 ...
·
重视糖尿病前期, 莫让...
·
肝病新药!吉利德口服FX...
·
营养师的“双11”囤食清...
·
得了肾病综合征竟然是脚...
健康测试
 心理年龄测试  精神状态测试
 老人心理健康  紧张状况自测
体形
测试
体重:
公斤
身高:
标准
体重
食物
热量
五谷类,豆类 蔬菜类
水果类 肉类 蛋类 水产类
油脂类 奶类 糕点小吃
饮料类 糖类 茵藻类 全部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造血系统 心血管系统 皮肤科
神经及精神难病 儿科 五官科
新陈代谢及内分泌系统 外科
结缔组织及免疫性难病 妇科

鼻咽癌 慢性咽炎 复发性口疮
白血病 慢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糖尿病 高脂血症 骨质增生症
白癜风 白塞氏病 红斑性狼疮
脑积水 智力低下 脊髓灰质炎
脊髓炎 震颤麻痹 坐骨神经痛
肥胖症 高血压 胃下垂 胃癌
白内障 青光眼 荨麻疹 斑秃
硬皮病 酒渣鼻 银屑病 湿疹
艾滋病 尿崩症 尿石病 遗尿
习惯性流产 乳腺增生病 不孕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 中风
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白细胞减少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精液异常症 阳痿  ……更多
  站内支持: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使用帮助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纺织网 - 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农业网 - 蔬菜网
浙江都市网 - 医疗器械网 - 红娘网 - China Medical Device - 糖酒招商网 - 卫浴网 - Toocle.com - ChinaChemNet - 医药招商 - 医药招商网
© 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