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说话
炎炎夏日,酷热难耐,这样的天气 健康人都感觉非常难受。对于心脑血管 疾病、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病患者来说,更无疑是雪上加霜。稍微不留心就会引起旧病复发,甚至大病一场。那么,慢性病人如何才能平安度过这个酷热夏季呢?
每年夏季,特别是在气温超过33℃、空气湿度增高的闷热天气,心脑血管病患者发生猝死的就会增多。这是因为心脑血管功能对气温变化最为敏感,气温骤然升高或降低都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在炎热的夏季,要特别注意给 心脏消暑。
专家建议: 心脏病患者应该晨起空腹饮水500毫升,每日要饮2000毫升水。即使不渴也要喝,以利稀释血液,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险。减少户外活动。老年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不敏感,当气温超过37℃时可能仍然不感觉很热,但事实上已经中暑。因此患有心脑血管等慢性 疾病的老年人应少到户外活动。
夏季,患有 高血压的病人常因为不适而烦躁,并出现头昏和血压波动。此时若不注意很好地控制血压,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和脑中风。
专家建议: 高血压患者同样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防血液黏度升高。天热也应适当 运动。 运动可以提高血管壁的弹性,降低血压。但应避免在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下进行锻炼,对于中老年人而言,以节奏较慢、强度较低的全身 运动为主,如太极拳、散步等。
情绪稳定、环境适宜。高温天气,人易烦躁发怒,当过分激动、紧张,特别是大喜大悲大怒时,人体中枢神经的应激反应,会导致心跳加快、血压急剧升高。所以, 高血压患者只有 心理平衡才能生理平衡,才会远离威胁。良好的情绪需要适宜的环境,室内环境要尽量保持安静和通风,但是室内空调温度开得很低,也可能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甚至引发心血管 疾病。
调整好用药量。气温高时,多数病人外周小血管会扩张,使血压有所降低。有些病人由于睡眠不好,心情烦躁,导致血压出现较大的波动。因此病人应经常测量血压,调整好用药量,使血压保持稳定,以防发生脑中风等。
■哮喘病人:别过分贪凉
“冷”对于哮喘病人来说,不论在什么季节都是一个重要诱因。所以,对于哮喘病人来说,天热也要防“冷”。哮喘病人一旦遇到冷空气、冷风或食品冷饮、冰冻食品后,就会促使哮喘发作。当人们大汗淋漓地由室外进入有空调的房间时,顿时觉得凉爽和畅快。但对过敏体质的人而言,犹如从夏季突然转入深秋季节,上呼吸道会受到冷空气的突然袭击,使原本就处于高反应状态的气管、支气管反射性痉挛,引起咳嗽、气喘。
专家建议:从外面热得满头大汗回家时,不要立刻进入空调房间,更不要从冰箱拿起冷饮就喝,可以先用干毛巾将身上的汗水揩干,喝一些温开水,待情绪稳定后再享受凉爽。室内空调的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不要超过5℃,更不要让空调的出风口正对着自己。空调房间每天都要彻底清扫,定时开窗换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以减少哮喘的发作。
■糖尿病患者:勤洗澡,管住嘴,随时监测血糖
夏季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处于较低水平的季节。这主要是因为,夏季人体内对抗寒冷的肾上腺激素分泌减少,胰岛素的作用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加上天气闷热,人们普遍食欲减退,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减少,室外活动增多,对血糖的利用增加。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测量血糖时,往往发现夏季的血糖较其他季节偏低。
专家建议:勤用温水洗澡。这样不仅可以降温,还能有效清洁皮肤,防止皮肤感染。忌用冷水洗澡,以防毛孔闭塞,不利体热散发。抵御水果诱惑。夏季水果大量上市,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抵御水果的诱惑,以免血糖升高,诱发高渗性昏迷。随时监测血糖,及时调整用药。在高温天气里,糖尿病患者更应随时检测血糖、尿糖,依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用药。控制运动量。糖尿病患者过度锻炼可诱发低血糖。足部有末梢神经炎及外周血管病者,天热时也不要赤足行走,更不要在沙砾、烫石路上走得太久。出行时,应穿已经适应了的旧鞋。
在天气炎热的夏季,对痛风病人而言可谓是相当难受的日子。因为痛风病人的要害是高尿酸血症。血中的尿酸主要依靠尿液排出,当人体大量出汗,体液消耗很多,尿量减少,血液中尿酸就会升高,进而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发作。
专家建议:夏季痛风病患者应该多饮水,每天的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这样有利于尿酸从尿液中排出。尽量避免外出,并减少体力活动,以免出汗过多。室温过高时开空调,以避免大量出汗而消耗过多的水分。加强 饮食控制,绝对不吃高嘌呤食物,对嘌呤含量“中等”的食物如禽肉、鱼、菠菜、扁豆、蘑菇也应尽量少吃。心肾功能正常者,可加服小苏打片以碱化尿液,有利于尿酸排出,每天3次,每次1克。
■肾结石病人:多喝水,少吃肉和盐
夏季光照时间长,紫外线使体内维生素D和维生素A合成加快,促进小肠吸收钙离子,使得尿液中排泄钙增多,从而易形成结石。此外,天气热,人体出汗多会导致体内水分减少,使排尿量减少,尿液浓缩,易诱发肾结石。
专家建议:多饮水。多饮水可以增加尿液排泄量,可有效预防肾结石。因为大量饮水后,尿液在体内稀释晶体盐,使其浓度降低,从而有效预防结石的形成,并促使已经形成结石的溶解,随尿液排出体外。每天饮水应不少于2000毫升,以保证每日尿量2000毫升左右。适量食用柑橘类水果,增加尿中柠檬酸钾的含量。应限制肉类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内脏。肾结石在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少吃牛肉、羊肉;少吃富含维生素C类的食品,因为维生素C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会生成草酸,从而促进结石的形成。少吃食盐和含有草酸盐的蔬菜。因为草酸盐会与体内的钙结合,形成草酸钙而沉积为结石。适当做些户外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