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察那些晚上能乖乖睡觉的宝宝,我们找出一些能让宝宝和父母都睡个好觉的要素。今天要讨论的夜间育儿法,是采取平衡观点,我们考虑到白天疲惫的父母,晚上需要睡个好觉,所以希望宝宝能乖乖睡觉,但我们也尊重宝宝在夜间的特殊需要。这也是标题“如何让宝宝乖乖睡觉”之前为何会加上“夜间”的原因。
我们希望父母所采用的夜间育儿方式,能让自己睡得好,宝宝也睡得好,并且达到长期目标——培养宝宝正确的睡眠态度。
你不能强迫宝宝睡觉。比较适当的做法是创造一个适合睡眠的环境,让瞌睡虫自己来找宝宝——让宝宝自己入睡,并保持深眠状态。让宝宝睡觉也不是毫无感情的机械化过程:“第一晚让宝宝哭5分钟,第二晚哭10分钟……”——这种做法比我们在训练宠物时还迟钝。
我们的目标不只是要让宝宝睡着,不要中途醒来,还希望宝宝能将睡眠视为一种很舒服的状态,不需要害怕而保持这种状态。你不能将白天与夜晚的育儿方法分开。宝宝每天花一半或更多的时间在睡觉,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要借此培养出对睡眠——以及人生——的正确观念与信任态度。
当我们在研究如何让宝宝睡得更好的同时,我们也调查了许多有关如何让宝宝入睡的方法。我们发现,这些方法的主旨全部都相同:对宝宝的哭声置之不理。这种不带一丝感情的做法,在20世纪初的育儿书上首度出现以后,经过很小的修正,现在仍能在每本育儿书中找到。效果如何呢? 婴儿(大人也是)的睡眠问题,已经达到流行病的程度。现在几乎每座大城市,都少不了睡眠失调治疗中心,然而奉行强迫睡眠法的人还有许多。该市采取较有人性做法的时候了。下面我们会先谈谈有关 婴儿睡眠的基本知识,然后再列出能帮助宝宝培养正确睡眠观念的步骤,让宝宝不只现在睡的好,长大以后也能有 健康的睡眠习惯。
有关婴儿睡眠的基本知识
你是否曾希望自己能“睡得像个小婴儿”一样呢?当你了解婴儿的睡眠模式后,就不会这样想了。当我们想到婴儿睡觉的样子时,脑海中总会出现宁静、安详的画面。不过,真的是这样吗?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
没有人能一觉睡到天明
在夜间,每个人(大人和婴儿)都会经历许多睡眠阶段与循环。现在我们就让你先睡着,再让宝宝睡着,看看你们睡觉方式有什么不同。
当你缓缓入睡后,大脑中枢开始休息,并渐渐关闭,让你进入深眠状态,由于这时的眼球是静止的,所以又称为非快动眼动睡眠或安静睡眠。你现在睡得很熟。你的身体静止不动,呼吸很浅、很规则、肌肉放松、真地是没有知觉了。进入深眠状态后约一个半小时,大脑开始苏醒,心智活动增加,你也由深眠进入浅眠,或称为活动性睡眠(activesleep),又叫快速眼动睡眠,(rapideye movementsleep,REMsleep),因为在这个阶段,眼球会在闭着的眼皮下 运动。在REM睡眠阶段,我们会有心智活动,脑中枢并没有真地睡着。你做了几个梦,身体动了几下,翻身,拉面被,甚至可能起床上厕所,回到床上,再次进入深眠状态。这种深眠与浅眠的循环,每几个小时就会有一次,所以一般人可能平均每晚有6个小时在深眠阶段,2个小时在浅眠阶段。你可能觉得自己整晚都睡得很熟,但事实并非如此。
宝宝的睡眠周期较短
你站在床边,充满爱意地看着宝宝安详地睡着。约一个小时后,宝宝开始显得局促不安。他翻了一个身,眼皮动了几下,脸上肌肉稍微扭曲,呼吸变得不规则,肌肉紧绷起来。
宝宝再度进入深眠阶段中,如果此时有任何不适或打扰到宝宝的事情,宝宝就会醒过来。你将手温柔地放在宝宝背上,哼一首催眠曲,10分钟内,宝宝又开始从浅睡眠阶段进入深眠了。整夜都能这样吗?还没有完呢!
一小时后,宝宝又进入容易惊醒的浅眠阶段,或许今晚又要半夜醒来了。夜间育儿第二课:宝宝的睡眠周期比大人短,浅眠阶段出现的次数较频繁,因此容易在半夜醒来的次数也比大人多一倍。大约每个小时就醒来一次。大部分不眠的夜晚,都是因为在这段敏感时期醒来后,没办法再睡着,没办法再进入另一个深眠阶段。
这对白天已经因为照顾宝宝而精疲力尽的父母似乎很不公平。夜间育儿第三课:宝宝会有这样的睡眠方式,不是没有原因的。
发育优势
研究睡眠的专家相信,浅眠对宝宝有好处,因为浅眠能让婴儿进行智力活动。在浅眠时做梦,能提供宝宝发育中的脑部视觉图像。这种睡眠期间的自动刺激,能增进脑部发育。有一天,当我正在解释浅眠如何有助于宝宝脑部发育时,一位疲劳的妈妈突然扑嗤一笑地说:“果真如此,我的宝宝以后一定绝顶聪明。”
宝宝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一觉睡到天亮呢?婴儿进入稳定期——也就是容易睡着,并保持睡眠状态——的年龄因人而异。有些宝宝很容易睡着,但也很容易醒过来。有些宝宝很难睡着,但睡着后就不容易醒。不容易睡着,却很容易醒的宝宝最累人的。
宝宝出生后头3个月,睡眠习惯跟吃奶习惯很像:吃是少量多餐,睡也短暂、频繁的小睡。小婴儿很少连续睡超过4个小时,而不需要起来吃奶。他们对于白天夜晚没什么概念,通常一天要睡上14到18个小时。
从3到6个月开始,大部分宝宝都会开始进入睡眠稳定期。白天醒着的时间拉长,有些晚上可以连续睡上5个小时,但还是至少会醒来一两次。随着宝宝越长越大,深眠时间会拉长,浅眠时间会缩短,晚上容易醒来的敏感时期会减少,也能更快进入深眠。这种情况称为睡眠成熟(sleepmaturity),至于宝宝何时会发展出类似大人的睡眠模式,仍是因人而异。
这理论听起来不错,可是为什么宝宝还是会在半夜醒来呢?正当宝宝的大脑开始要好好睡时,宝宝的身体却把他叫醒。一些会唤醒宝宝的刺激,如冷, 牙齿痛(发生在长牙期)等,变得比以前更频繁。随着宝宝经历一个一个重大的发展里程碑(坐直、爬行、走路等等),他们常常会醒来练习这些新学会的技能。而正当宝宝开始要停止晚上的“热身 运动”时,又有其他因素介入,如与妈妈分开的焦虑,让宝宝会在晚上醒来,提醒你为人父母是全天候的工作,虽然半夜醒来时无可避免的,但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这种情形也会减少。然后,又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降生了,于是忙碌的夜间育儿又得从头开始。
现在你已经清楚宝宝的睡眠的方式跟你的有何不同,以下要读的是我们从教养家中的8个宝宝,以及咨询几百对父母的经验中,找出的一套有效步骤。
第一步:好的开始
在一开头,先来看看你自己对睡眠的态度。
建立夜间育儿心态
你对宝宝的睡眠有什么看法?你是否认为白天老是跟宝宝黏在一起,所以夜间是好不容易才有的休息时间,是跟宝宝分开的最佳机会?宝宝“一觉到天明”是不是你育儿最优先的考虑?如果宝宝没有好好睡觉,就是你育儿的失败?如果以上3个问题,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你不适合用这个方法。
晚上与宝宝相处也是育儿生活的一部分,你的态度应该是:白天我希望宝宝能跟我亲近,信任我。我希望把白天与宝宝亲密的 健康感情也带进夜间。我不愿意让我的宝宝觉得晚上与我分开了。换句话说,父母与宝宝之间的亲密感,白天与夜晚是不同的,但这份亲密感仍然存在。我们希望父母能够避免这种心态:要让宝宝一觉睡到天明,需要很多小玩具与缺乏人性的技巧,好“去除”宝宝在夜晚醒来的习惯。这种做法短期或许有效,就长远来看却是损失。当你去除宝宝晚上醒来的习惯是,可能也会同时将与宝宝之间的感情一并除去。
关于婴儿睡眠的基本知识
宝宝要先经过REM睡眠才能真正睡着;他们需要帮忙才能睡着。
宝宝的睡眠周期比大人短,浅眠时间比深眠多。
宝宝晚上容易醒来的时间比大人多,而且很难再睡着。
“一觉到天亮”在医学上的定义为:连续睡5个小时。
宝宝刚出生到6个月大时,通常一晚醒来2到3次;6个月到1岁大时,醒来1或2次;1到2岁大时,可能一晚醒来1次。
宝宝本身的性情对睡眠习惯的影响,比父母的夜间育儿能力大。宝宝晚上醒来不是你的错。
上床前用固体食物将宝宝喂得饱饱的,并不能让宝宝睡久一点。
你可以让宝宝跟你一起睡。事实上,对许多家庭来说,让宝宝跟父母一起睡比其他安排都好,或许也比让宝宝孤单地睡在婴儿床上更“正常”。
你不能强迫宝宝睡觉。创造有安全感的环境,让宝宝自己想睡,是培养宝宝的睡眠正确态度的最佳方式。半夜常常醒来的情况,不会持续一辈子。
发展对你有用的夜间育儿方式
凡是有小宝宝的家庭,自然就会有一堆“专家”找上门来,教你如何不计代价地哄宝宝睡觉,让宝宝能一觉睡到天明。每个宝宝的性情不同,每个家庭的生活方式也不同,因此,没有能哄宝宝睡着的正确方法,只有对于睡眠的正确态度。
每个宝宝与生俱来的性情,都会影响他的睡眠方式。而且不同父母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与睡眠习惯,这些都要列入考虑。你必须发展出一套既适合父母又适合宝宝的夜间育儿方式。试试那些你觉得能兼顾你和宝宝的夜间育儿方法,如果管用,就继续用,如果不管用,要勇于尝试其他的方式。
好好睡觉的宝宝部分是先天的,部分是被造就出来的,但绝对不是逼出来的。我们提出不同的夜间育儿方式,并考虑到每位家庭成员的夜间需要。这些技巧当中,至少有一个以上是在大多数时候,都能适合大多数家庭的。某个方法的一部分,可能又比较适合宝宝的某个成长阶段与父母的生活方式,而其他方法则比较适合其他阶段。我们只有一个要求:不要吝于尝试不同的方法,以便找出适合宝宝性情、你的生活方式与睡眠习惯的方法。
夜间亲密育儿法
经过了多年的尝试后我们认识到,夜间亲密育儿法是对大部分家庭都管用的方法。我们在家用的是这个方法,在诊所也教别人这个方法,经验、科学、常识都告诉我们这个方法有用。这个方法不激进,不极端,很基本,也很简单。这种夜间育儿法有两个要素:
一、 白天调整与缓和宝宝的脾性;
二、 晚上挨着宝宝睡觉。
白天好好休息有利于晚上好好睡觉
大部分睡不好的情况,都跟生活不规律有关。新生儿的生活是没有规律性的。睡眠与吃东西的“时间表”对他们来说没有意义。宝宝的生理系统似乎没有规则,这种缺乏规律性的状态,是要持续一整天的。如果你白天帮宝宝调整得好一点,他晚上的状态也会比较好。做法如下:
信号喂食
白天频繁的信号喂食(即宝宝一发出饿的信号就喂他),能把宝宝喂饱,晚上宝宝也会睡得比较好。白天按照固定时间喂奶的宝宝,容易白天睡觉,晚上吃奶。
白天把宝宝背在身上
白天多用背巾背着宝宝。跟妈妈距离近,宝宝吃奶的次数会比较多,也会较安静,而白天安静的宝宝,晚上也会比较安静。
你白天的育儿方式,以及这种方式对宝宝白天行为的影响,同样也会影响到宝宝晚上的睡眠习惯。躺在妈妈怀里的宝宝,发出的信号可以马上获得回应,自然能够学会信任与镇静。白天不焦虑的宝宝,晚上也不焦虑。
白天的亲密育儿法,对于宝宝夜间睡眠习惯的影响,在生来就爱哭闹得宝宝身上尤其明显。这些宝宝晚上睡不好是出来名的。白天将宝宝哭闹不安的倾向缓和下来,晚上他也会比较安静。简而言之,白天的亲密育儿法能让宝宝早早地了解:没有必要哭闹——无论白天或晚上。
第二步:营造环境
再强调一次:你不能强迫宝宝睡觉,必须让宝宝自己想睡。你的角色是营造出让宝宝喜欢睡觉的环境,然后发出让宝宝知道该睡觉了的信号。你可以针对宝宝的年龄、发育阶段、夜间脾性,以及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睡眠习惯,从下列的睡眠诀窍中挑选出合适的。记住,睡眠诀窍是否惯用,完全取决于宝宝的脾性和发展阶段。今天晚上不管用的,或许下星期会有用。
如何让宝宝睡着
常常是宝宝还没有睡意时,父母就先累倒了。以下是如何让那双小眼睛乖乖合上的方法。
白天的抚爱
白天多抱着宝宝、安抚宝宝,晚上宝宝比较容易入睡。
固定的睡眠时间
宝宝越大,越需要有固定的睡眠时间和习惯。有固定睡眠时间和习惯。有固定睡眠时间和习惯的宝宝,通常睡得比较好。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夜生活丰富,要在固定时间早早上床睡觉,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普遍,也不太容易做到。许多忙碌的父母,常常到晚上六七点才回家,这以后的时间对宝宝来说是黄金时间,他们才不会马上乖乖上床睡觉。但在外面累了一天的父母却可能希望宝宝早点上床,用一晚上的时间来对付坏脾气的宝宝,他们实在受不了。如果父母双方或其中一人回家的时间经常较晚,那么把宝宝的上床时间定得晚一点可能比较实际。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让宝宝在下午先睡个小觉,这样宝宝晚上在跟忙了一天的父母相处时,才会安静下来。
让宝宝平静下来
舒服的按摩或泡个温水澡,都能让宝宝紧绷的肌肉和忙碌的智力活动放轻松。
背着宝宝入眠
这个方法对我们家的宝宝效果最好,尤其是那种白天总是精力充沛,晚上很难静下来的宝宝。
喝奶喝到睡着
让宝宝在吸吮妈妈乳房时吸着吸着睡着,是最佳的天然安眠法。跟宝宝依偎在一起,让宝宝吸奶直到睡着。从舒服温暖的泡澡,到温暖的手臂,到温暖的乳房,到温暖的床,这样的安排,一般都能使宝宝睡着觉。喝奶瓶的宝宝,也可以让他吸奶瓶入睡。(编辑:芯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