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 > 健康家园 > 健康导航/疾病信息/中医防病

有些病,试试“秋前算帐”


www.PharmNet.com.cn  来源: 《医药经济报》  日期: 2007-07-10

同仁堂药业
    7月天,小暑过后大暑又至,秋天又要来了。中医讲究冬病夏治(所谓冬病,是指秋冬季症状加重、夏季减轻或痊愈的病),其理论基础为夏季人体皮肤腠理疏松,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以助生长之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病愈之目的。
 
    慢阻肺:扶正固本
 
    67岁的刘大爷患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20多年,每年冬季发作,春夏季好转或症状完全消失。他曾到当地多家基层医院就诊,医生给予抗菌、抗病毒、解痉、平喘等治疗时,症状可好转,但次年冬季总会复发。为此,刘大爷苦闷不已。去年夏天,他听说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冬病夏治”服务,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往就诊。医生经望、闻、问、切四诊后,给予中药贴敷和中药煎服治疗。3个月后,刘大爷自我感觉良好;冬季来临时,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虽有发作,但程度轻微,口服几剂中药治疗后,症状很快就消失了。今年夏天,刘大爷又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巩固治疗。
 
    用药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常见症状有咳嗽、气紧等,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为肺肾气虚,以肾阳不足为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在夏季缓解期治疗慢阻肺,宜扶正固本,健脾补肾。
 
    贴敷穴位法:取具有温阳、活血、通络作用的中药细辛2克,白芥子3克,王不留行3克,葶苈子3克研成细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贴敷于肺俞(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心俞(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和膈俞(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三穴。每次贴1~2小时,每15天贴1次,从农历小暑至立秋共贴3次。
 
    中药煎服法:取具有益气、健脾、补肾的中药黄芪12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淫羊藿12克,补骨脂12克,生地20克,熟地20克,紫河车6克,百部12克,五味子9克,陈皮6克,炙甘草8克煎服,每天1剂,从农历夏至至秋分前每隔1~3日服1剂,不间断,治疗期间忌食生冷和油腻食物,不洗冷水澡,不吹空调,以免降低疗效。
 
    类风湿性关节炎:温经散寒
 
    60岁的罗大爷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6年,每年冬春季节就会发病,他曾多次到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和私人诊所就诊,均被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每次使用药物治疗时,症状可缓解,但次年冬春季节症状就会反复。为此,罗大爷苦不堪言。去年夏天,某上级医疗小分队下乡义诊,来到罗大爷所在的村庄时,开展了“冬病夏治”服务,罗大爷前去就诊,医生给予中药外治法和中药煎服法联合治疗,并嘱罗大爷夏天也要注意保暖,避免四肢关节受寒。3个疗程后,去年冬季罗大爷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没有复发。前不久,罗大爷特意找到上次帮他医治的市医院陈医生咨询,并要求巩固治疗,陈医生笑着说,今年他腿病复发的可能性并不大。
 
    用药分析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学中痹证的范畴,以四肢大关节(如膝、踝、肘、腕关节)红、肿、热、痛为主,且痛有定处,不游走各处。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为平素体虚,肝肾不足,气血失调,并感受风、寒、湿邪所致。治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中药外治法:取川乌、草乌、山柰各25克,研成细末,再用干净棉垫一块,将药末撒于棉垫上,包扎于患处,并用胶布固定,用热水袋在药垫外缓慢热熨,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
 
    中药煎服法:取独活15克,桑寄生15克,秦艽12克,防风12克,细辛6克,川芎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生地黄15克,桂枝12克,茯苓12克,水煎服,每天1剂,7天为一疗程,连服3个疗程。
 
    肩周炎:益气补血
 
    54岁的张大伯患有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3年,每年冬春季节就会出现肩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发病后,他曾到当地某综合医院外科就诊,经输液、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疗效不明显,且每年冬春季节都会复发,饱受折磨。前年夏天,他听说某乡镇卫生院开展“冬病夏治”业务,且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故兴高采烈地到该卫生院就诊。医生给予中药外敷法和中药煎服法治疗共6个疗程,当年冬天,张大爷的肩周炎未复发。去年,张大爷再到该乡镇卫生院治疗,冬季肩周炎症状也未见发作。今年,按照医嘱,张大伯再次到卫生院进行巩固治疗,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吩咐他避免过度劳累和肩膀受寒,并告诉他:“估计今年你的肩周炎也不会发作了。”
 
    用药分析
 
    肩周炎也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俗称五十肩、冷冻肩等,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医学认为其发病机理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加上长期劳累过度和肩部负重、受凉,风寒湿邪侵袭并凝聚肩部肌肉所致。治宜益肝肾,补气血,温经络,祛风湿。
 
    中药外敷法:取生葱、大蒜和生姜各榨汁120毫升,取凤仙花榨汁50毫升,米醋120毫升,牛皮胶60克,面粉30克。先把葱、蒜、生姜、凤仙花汁与米醋混合放于锅内加热,熬成浓稠汁,加入牛皮胶溶化,再加入面粉搅匀,略熬成膏。然后取8×8厘米胶布数块,将膏体均匀涂于胶布上,分别贴于肩部的肩髁、曲池、肩膀三穴,每天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
 
    中药煎服法:取独活12克,防风12克、川芎12克,牛膝12克,桑枝20克、桑寄生20克,秦艽12克,杜仲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党参12克,熟地黄15克、白芍15克,细辛3克,甘草6克,肉桂3克,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连服3~6个疗程。
 
    冻疮:祛寒活血
 
    29岁的周小姐从小每逢冬季即患冻疮,患处红、肿、热、痛,溃烂流液,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她曾到多家医院就诊,但每年冬季病情就会复发。去年夏天,周小姐喜闻她所在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冬病夏治”业务,且尤其以治疗冻疮见长,急忙前往就诊。医生给予中药外治法等治疗。去年冬季,周小姐的冻疮虽有复发,但症状与往年相比非常轻微,今年,周小姐继续前往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巩固治疗,以求彻底治愈。
 
    用药分析
 
    冻疮又称冻烂疮、冻瘕、烂手脚等,中医学认为其病因机理为寒气伤于肌肤,搏于气血,血气雍滞而成。治宜祛寒活血,收敛止痛。
 
    中药外治法:于农历六七月间,取选独头、个大、紫皮的大蒜,去皮捣烂后,置于烈日下曝晒2小时,然后取其榨汁,收集于干净带盖容器中备用。每天涂于手、足、脸、耳等冬季易患冻疮处,每日3~4次,连续涂7~10日。
 
    涂芝麻花:取新鲜芝麻花10余朵,放于冬季易患冻疮处,轻轻来回搽15分钟,并让花汁停留在皮肤上,勿冲洗,如此反复多次。
 
    辣椒汤洗患处:用辣椒干500克,放于铁锅内加水煮沸30分钟,取其浓汁液于每晚睡前洗搽易患冻疮处,连用7~10天。
打印】 【关闭】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医药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医药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pharmnet@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健康推荐
·专家:老年人要做好血脂管...
·过敏季又双叒叕来了,杂草...
·高温高湿增加心脏负荷 做...
·高血压患者夏日如何运动?...
·国家卫健委:警惕“秋老虎...
·动起来!从第17个全民健身...
·立秋养生要注意“三防一养...
·胃肠不适、晒伤多发?中医...
·立秋节气如何养生?三个换...
开心一笑
·
量血压时常做这6件事?...
·
望梅止渴也能够引发肝脏...
·
女人绝经居然有好处 这3...
·
玩拼图、听音乐!11个习...
·
专家:减重手术效果好 ...
·
重视糖尿病前期, 莫让...
·
肝病新药!吉利德口服FX...
·
营养师的“双11”囤食清...
·
得了肾病综合征竟然是脚...
健康测试
 心理年龄测试  精神状态测试
 老人心理健康  紧张状况自测
体形
测试
体重:
公斤
身高:
标准
体重
食物
热量
五谷类,豆类 蔬菜类
水果类 肉类 蛋类 水产类
油脂类 奶类 糕点小吃
饮料类 糖类 茵藻类 全部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造血系统 心血管系统 皮肤科
神经及精神难病 儿科 五官科
新陈代谢及内分泌系统 外科
结缔组织及免疫性难病 妇科

鼻咽癌 慢性咽炎 复发性口疮
白血病 慢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糖尿病 高脂血症 骨质增生症
白癜风 白塞氏病 红斑性狼疮
脑积水 智力低下 脊髓灰质炎
脊髓炎 震颤麻痹 坐骨神经痛
肥胖症 高血压 胃下垂 胃癌
白内障 青光眼 荨麻疹 斑秃
硬皮病 酒渣鼻 银屑病 湿疹
艾滋病 尿崩症 尿石病 遗尿
习惯性流产 乳腺增生病 不孕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 中风
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白细胞减少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精液异常症 阳痿  ……更多
  站内支持: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使用帮助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纺织网 - 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农业网 - 蔬菜网
浙江都市网 - 医疗器械网 - 红娘网 - China Medical Device - 糖酒招商网 - 卫浴网 - Toocle.com - ChinaChemNet - 医药招商 - 医药招商网
© 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