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伤员的早期康复
1.减轻肢体肿胀:用枕头或悬带抬高受伤的肢体,以减轻肢体肿胀。另外,在抬高肢体后,患者可主动活动远端不受影响的关节,如手指 、脚趾,以加速血液循环,有效地减低水肿。
2.注意并发症:对于配戴石膏的病人,如出现严重疼痛 、感觉缺失或麻痹、手指或脚趾颜色变淤黑、肢体变得无力、不能活动等 ,需要拆除石膏架 ,重新配戴。
3.及早活动没有受伤的肢体及关节:如上肢的钟摆活动、握拳、屈伸膝关节等 ,可有效防止关节僵硬和挛缩 ,如配戴石膏、夹板固定 ,医护人员应指导病人进行等长肌肉收缩的运动,特别是针对在石膏内的肌肉,以减轻肌肉萎缩。另外未被固定的部位应进行一定的肌力训练,如下肢配戴了短石膏,患者可练习直腿抬起、单腿桥式运动等,加强臀部及股四头肌的肌力。
4.及早离床活动:如用助行器步行,除了医护人员必须定时为患者在床上翻身以预防褥疮外,也应教导患者主动在床上活动、坐起及简单的转移活动等。此外,以手术或石膏固定的下肢骨折,患者可以在不负重的情况下,使用助行器步行。不负重的步行练习并不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及早离开病床并活动和尽早的步行练习,能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减少肺炎等并发症和加强患者的功能及自信心。
5.物理治疗:改善肢体血液循环、消炎、消肿、减轻疼痛、减少粘连、防止肌肉萎缩以及促进骨折愈合。
①温热疗法:传导热疗 (如蜡疗、中药熨敷)、辐射热疗 (如红外线、光浴)均可应用。
②超短波疗法或低频磁疗,可使成骨再生区代谢过程加强,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提早出现。对软组织较薄部位的骨折 (如手、足部骨折)更适合用低频磁场治疗,而深部骨折适用于超短波治疗。此法可在石膏外进行,但有金属板内固定时禁用。
③音频电或超声波治疗,可减少瘢痕与粘连。
截肢伤员的早期康复
地震中由于肢体长时间的压迫,引起肢体坏死,须采取截肢来挽救生命,有的甚至双下肢或上下肢截肢。截肢对病人的打击是巨大的,早期病人表现出悲观、沮丧、自我孤立于社会的态度,在家庭、婚姻、工作、生活等问题上忧心忡忡。 心理康复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迅速度过前两个阶段,认识自我的价值,重新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对现实采取承认态度,积极投入到恢复功能的训练中去。
此外,还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咨询工作,让其了解截肢后、伤残程度和假肢的选择;截肢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简要介绍康复的计划、方法、所需时间和费用等。
2.残肢感染:①换药;②紫外线、超短波、微波等配合抗生素药物治疗,效果比单一用药效果好。
3.消除残端水肿、早日定型:截肢术后和伤口拆线后,持续进行弹性绷带包扎,是预防或减少残肢肿胀及过多的脂肪组织,促进残肢成熟定型的关键步骤。
4.保持正常姿势:截肢后,由于肢体失去平衡,如果忽略训练及早期安装假肢,往往会引起骨盆倾斜和脊柱侧弯。若变形一经固定,其安装假肢后的步态,步行能力会有很大下降。如大腿截肢后,髋关节常有屈曲、外展的趋势,小腿截肢后,膝关节常有屈曲的趋势。为了减少疼痛,患者往往不自觉地采取这种不良体位,因此,极易产生关节屈曲位挛缩。因而,从截肢术后第一天起,须每日坚持数次俯卧,预防产生不良姿势。
5.残肢训练: 小腿截肢者,应增强膝关节屈伸肌,尤其是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大腿截肢者,术后第6天开始主动伸髋练习;术后2周,若残肢愈合良好,开始主动内收训练和髋关节的外展肌训练;髋关节离断者,进行腹背肌和髂腰肌的练习。
6.躯干肌训练:进行腹背肌训练为主,并辅以躯干的回旋、侧向移动及骨盆提举等动作。
7.健侧腿的训练: 站立训练:下肢截肢后,其残侧的骨盆大多向下倾斜,致使脊柱侧弯,往往初装假肢时总感到假肢侧较长。镜前做站立训练,矫正姿势,并以在无支撑的情况下能保持站立10分钟为目标。连续单腿跳。站立位的膝关节屈伸运动,目标是至少能连续屈伸膝关节10至15次。
软组织损伤的早期康复
软组织损伤是指肌肉、肌腱、韧带、筋膜、腱鞘、血管、神经等组织的损伤,可分闭合性或开放性损伤两种。地震中的伤员几乎都有软组织损伤。
1.一般治疗:软组织急性扭挫伤,可采用冰敷或冷敷,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制动3周,以利于消除肿胀及损伤组织愈合。肌腱、韧带断裂,例如前交叉韧带、跟腱断裂,一般需要手术治疗。
2.药物治疗:可外贴止痛膏或涂扶他林乳剂,或口服非皮质类固醇消炎镇痛药和局部药物封闭治疗。
3.理疗:对软组织损伤,具有显著的镇痛、消肿和解除肌肉痉挛的作用。常用冷疗法、磁疗法、电疗、超声波疗法、紫外线、红外线及蜡疗等。
4.活动关节及肌肉训练。 (作者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