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可以看出循证医学的重要性在于能显示出实践经验和理性推理不完全可靠。医学干预,不管新旧,都应接受严格的临床评估。淘汰无效的干预措施,并防止新的无效措施引入医疗实践。所有医学实践的决策都应基于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证据之上。
研究现状
近30年来,国内外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抗高血压临床试验,比较客观地评估了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疗效,提高了临床治疗水平。29项抗高血压随机临床试验汇总分析表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是预防脑卒中及心血管事件的根本。缬沙坦抗高血压评价研究(VALUE)试验提示,尽早控制血压有利于减少血管事件。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的调脂疗效不一致。北欧 心脏降脂试验(ASCOT-LLA)对血总胆固醇≤6.5mmol/L的高血压患者随机用阿托伐他汀治疗3年,结果使冠心病及脑卒中事件减少。该研究认为无论其胆固醇水平如何,均应考虑他汀类降脂治疗。美国高血压心脏发作降脂试验(ALLHAT-LLT)则没有发现普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冠心病事件的影响。ASCOT提示降压与降脂联合治疗比单独降压或单独降脂治疗可进一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
临床实践表明,大多数高血压(约2/3)患者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治疗,血压才能达标。JNC-7提出,血压比目标值高20/10 mmHg(即160/100 mmHg), 开始就应当联合治疗。欧洲和中国高血压指南均提出,为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大多数高血压需要联合治疗。单药治疗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仅40%,联合治疗达标率升到60%~80%。联合治疗是降压达标的关键。目前正在进行的有代表性的大规模随机抗高血压联合治疗临床试验包括:1.通过联合治疗-避免心血管事件研究(ACCOMPLISH):以联合治疗作为高血压治疗第一线药,比较苯那普利/利尿剂与氨氯地平/利尿剂的效果。2.单用替米沙坦或与雷米普利合用全球终点研究(ONTARGET):比较单用替米沙坦或与雷米普利合用对心血管高危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3.降压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以预防血管疾病的研究(ADVANCE):比较培哚普利-吲哒帕胺复方片或安慰剂对糖尿病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大小血管事件的影响。2002年全国调查表明,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30%,治疗率25%,控制率6%。即使在大城市高血压的控制率也仅为20%~30%,这意味着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没有规范化治疗,绝大部分高血压没有得到控制。现实告诉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高血压控制率。而联合降压治疗是使血压达标的有效措施。
血压正常高值者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对这部分人群的研究可将高血压的预防战略前移。我国研究提示,血压正常高值(血压120~139/80-89mmHg)者10年后50%成为高血压。我国一组人群研究表明血压正常高值人群心血管病发生危险是正常血压者的1.1~1.5倍。美国TROPHY(高血压预防研究)(入选SBP 130~139/DBP≤89 mmHg)用药干预治疗,结果提示卡地沙坦干预组治疗2年,减少高血压发生危险66%。(梁伟 北京大学深圳 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