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企业大全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技术项目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药市行情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标 题: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中药检索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药膳食疗
药膳的常识--您要了解吗? 
    药膳的主要原料之一是中药。目前临床应用的5000多种常用中药中,有五百余种可作为药膳原料。如冬虫夏草、人参、当归、天麻、杜仲、枸杞子等。这些药物在与食物配伍、炮制和应用时都需要遵循中医理论,使它们之间的作用互相补充、协调,否则就会出现差错或影响效果。因此,中国传统医学对药膳应用有严格的禁忌。
药膳滋补也应因人而异 
    中医理论有“冬补藏精,春必病瘟”之说,进入严冬,许多消费者都会选择一些滋补类食品。中国又有“药食”同源之说,通过食用一些滋补类食品也成为消费者的首选。特别是电视剧《大长令》播出之后,剧中令人眼花缭乱的食疗方法为药膳添了一把火。  一些酒店适时推出自己“药膳”,药膳市场一片火热。然而令人担心的是,消费者并 不了解药膳知识,存在乱补的情况,而一些酒店厨师不懂基本药理和医疗知识,仅凭借自己的传统经验制作药膳,从配方到制作都没专业水准,而且从业人员也不能给消费者合理的建议。因此,本报就药膳,以及一些食用药膳应该注意的问题、药膳市场的发展问题对山西医科大学教授、中国中医博士李廷荃做了专访。
日常生活中的降压食品 
    您的家人中有高血压患者吗?如果有,餐桌上是否会经常出现海带、香菇、黄花鱼等具有降压功效的食品呢?  除了定时服用降压药外,每天多食用一些降压食品也是很好的保健方法。从今天开始,每天为家人做一道可口又健康的降压美食吧!
粗粮配细粮营养更合理 
    粗粮加工简单,其中保留了许多细粮中没有的营养成分,比如食物纤维素较多,并且富含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很多粗粮还具有药用价值:美国科学家发现,燕麦麸可调血脂、血糖,有利于防治糖尿病。哈尔滨医科大学一项调查也表明,荞麦对糖尿病更为有益。而玉米可加速肠蠕动,有利于肠道排毒,从而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此外,它还能有效防治血脂异常、动脉硬化、胆结石等。因此多吃粗粮对易患肥胖症、血脂异常、糖尿病、便秘的老年人而言,是很好的选择。
菠菜可养血滋阴 
    菠菜可养血滋阴,对春季里常因为肝阴不足引起的高血压、头痛目眩、糖尿病和贫血等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参考以下简单的烹煮方法,便可达到祛病的目的:
夏季老人宜清补 
    夏季气温高,人体喜凉。此季老人应以清补为宜。清补,是以寒凉食物为主,这类食物有大麦、小麦、绿豆、百合、白糖、黄瓜、菠菜、白菜、豆芽菜、芹菜、水萝卜、竹笋、茄子、荸莽、兔肉、鸭肉、羊肝、牛乳、鸡蛋及新鲜水果等。应经常食用这些食物,以达到清热解暑、健脾利湿作用。
推荐一些强肝食物 
    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因此,不妨到我们日常吃的食物里去找找做肝的好朋友呢。
四气五味 饮食养生 
    中医营养学认为食物也有“四气”和“五味”。四气五味理论,不仅是用药治疗的依据,也是饮食养生饮食治疗的重要依据。
三款中医滋补煲 
    身体虚弱,除了通过强化营养食品来补充营养素以外,还可以通过中医的滋补汤药来补充的。
少年白发 经典食疗方 
    头发花白是年老的表现正规的学名称为“正常老化灰发”,约25%人在20~35岁时已经出现一些灰发,到45~55岁时才比较明显。所谓“少白头”实际上属于早熟灰发也就是发生在20岁以前的灰发。
 
共有359条记录,36页,显示291--300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 糖酒招商网 - Toocle.com - China Medical Device
© 医药网版权所有